李明跟着车间主任老张穿过几道厂门,来到办公楼三层。走廊里弥漫着浓重的烟味,墙上贴着各种标语和通知,看起来有些年头了。
“厂长,李明来了。”老张敲了敲门。
“进来。”里面传来一个沉厚的声音。
推开门,李明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后,头发有些花白,正在翻看着什么文件。办公室不大,但收拾得很整洁,墙上挂着几张生产统计图表。
“坐吧。”厂长王建国抬起头,打量着李明,“听老张说你对咱们厂的发展有想法?”
李明坐直身子:“王厂长,我觉得咱们厂现在的问题不是技术,也不是工人,而是思路。”
“哦?说说看。”王建国放下手中的文件,眼中闪过一丝兴趣。
“现在市场变化太快,咱们还在做老式的工装和制服,可是外面已经开始流行各种新款式了。要想活下去,必须转型。”李明语气坚定。
王建国皱了皱眉头:“转型?小李啊,你知道转型意味着什么吗?那是要投入大量资金的,现在厂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…”
“正是因为现在的情况,才更要转型!”李明站起身,走到窗前指着外面,“您看看街上的年轻人穿什么,再看看咱们生产的东西,根本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。”
王建国沉默了一会儿,缓缓点燃一支烟:“那你说说,具体怎么转?”
李明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,这是他等待的机会。他从包里掏出一个笔记本,翻到画满图案的那一页。
“我的想法是这样的,首先做老爹裤,这种裤型在南方已经开始流行了,宽松舒适,年轻人都喜欢。然后是格子夹克,配合淡雅风格的连衣裙,形成一套完整的产品线。”
“老爹裤?格子夹克?”王建国听得有些糊涂,“这都是什么玩意儿?”
李明耐心地解释着,从流行趋势到市场需求,从生产成本到预期利润,说得头头是道。王建国听着听着,眼神逐渐亮了起来。
“还有,我们要组织自己的模特队,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我们的产品。”李明越说越兴奋,仿佛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未来。
王建国吸了一口烟,慢慢吐出烟雾:“想法是不错,可是…”他指了指桌上的一摞账本,“现在仓库里积压了那么多货,不把这些清掉,哪有钱搞你说的这些?”
“积压货?都是些什么?”李明问道。
“劳保服、工装,还有一大堆做工装剩下的布料,都快堆满仓库了。”王建国叹了口气,“这些东西现在根本卖不出去,成了包袱。”
李明听到这里,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:“王厂长,能不能带我去仓库看看?”
“看仓库干什么?”
“也许有办法。”李明眼中闪过一丝狡黠,“既然要转型,就从这些积压货开始。”
王建国有些疑惑,但还是叫来老张,带着李明往仓库走去。
路上,李明向老张打听厂里的情况。原来这家纺织厂建于七十年代,主要生产各种工装制服,在计划经济时代过得很不错。可是这几年市场开放了,南方的服装厂冲击很大,订单越来越少,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了。
“其实厂长心里也着急,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。”老张压低声音说,“前两年来了几个大学生,提过一些建议,可都不切实际,最后都走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