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愿意,太愿意了,孙科长,这些粮食都是给我们大队的吗?”
王川喜笑颜开。
这些粮食拿回屯子,保证能引起全屯乡亲们的震惊。
胖主任说道:“王川同志,这些就知足了?不想再要点大米,白面什么的?”
“能不想吗。”
王川趁热打铁,从口袋里拿出两包高档香烟,一左一右递给胖主任和孙刚。
虽然已经戒烟,但每次出门办事,还是会在身上带几包烟用来疏通关系。
见王川会来事,胖主任接过香烟,拍了拍王川的肩膀,说道:“能不能换到大米和白面,还要看你们大队的表现,这批豆干,农场食堂全要了。”
“七袋粮食,每袋四十斤,一共两百八十斤,你们绝对是赚了,不过这次属于特殊情况,下一次咱们就要按规矩来了。”
“老杨,你就别卖关子了,直接说吧,一会儿还要去开会呢。”
孙刚是个直性子,没工夫听老杨瞎扯淡。
直截了当地告诉王川。
经过农场几位场长的集体讨论,边疆农场可以和张家屯大队结成物资兑换的对子。
不过只靠张家村大队开的介绍信还不够。
需要大队的上级单位。
也就是奋斗公社出具相关手续。
毕竟,从来没有生产队与大型国营单位结对子,供应物资的先例。
上头没有禁止,但也没有同意。
出于稳妥方面考虑,边疆农场的几位头头脑脑认为奋斗公社勉强有资格对接农场。
只要张家屯大队拿到公社证明手续,合作的事情就能彻底敲定下来。
与此同时,孙刚又提及另外一件事。
如果万事俱备,张家屯大队的担子会非常重。
边疆农场拥有近一万名职工,单是食堂就有二十多个。
王川看到的食堂,仅仅是其中之一。
总而言之,五香豆干的供应量会以千斤进行计算。
王川不假犹豫道:“没问题。每次供货绝不少于一千斤,杨主任,孙科长,这样可以吗?”
“王川同志,扒瞎骗人是要被打屁股的。”
胖乎乎的杨主任非常喜欢开玩笑。
即使商议正经事,杨主任也不忘打趣王川。
一千斤五香豆干兑换两千斤粮食。
如果张家屯大队不能如数供应边疆农场,板子不但会落到王川身上,还会落到身后的生产大队,公社身上。
王川淡淡一笑道:“杨主任太小瞧我们大队的生产能力了,不瞒你说,旧社会的时候,张家屯做的豆腐远近闻名,十里八乡的百姓逢年过节即使走很远的路,也要去我们张家屯买豆腐,到了冬天,我们屯的冻豆腐刚拿出去,就会被大家抢购一空。”
“既然这样,冬天再给我们农场送点冻豆腐,如果味道和五香豆干一样好,再给你们添一条致富路。”
杨主任再次显现什么叫作财大气粗。
别的国营单位,食堂一把手称作管理员。
边疆农场的食堂一把手是主任。
可想而知,杨主任手底下管着多少食堂,多少食堂管理员。
别说是一千斤五香豆干。
就算每次供应数千斤,对边疆农场来说也就是一周的消耗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