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23章 残方破译(1/2)

丹炉里的星轨方程式

工部地下密室的潮气混着硫磺味钻进鼻腔时,张小帅的滤毒装置第三次失效。鱼鳔膜在紫烟中渐渐融化,竹炭颗粒顺着嘴角往下掉,他看着青铜丹炉表面浮现的星象纹路——北斗第七星的位置正渗出暗红色的丹砂,与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的\"紫电归位\"图谱完全错位。

\"古法失灵了。\"张小帅用袖口擦着眼角,丹炉嗡鸣的频率突然升高,炉腹的饕餮纹里喷出细碎的火星,\"你看天玑星的刻度,比星图偏移了三分,这是......\"

李夜白的披风\"哗啦\"落地。工装内衬口袋里滚落的能量棒包装在丹砂中格外刺眼,铝箔纸上的\"能量转化率65%\"字样,恰好与炉口溢出的紫烟浓度形成奇妙呼应。他突然抓起半截包装塞进张小帅手里:\"不是星象错了,是能量源不对——硫磺的氧化反应需要催化剂,古代的硝石纯度根本不够。\"

青铜丹炉的嗡鸣突然变成尖锐的嘶鸣。张小帅看见炉底的八卦阵正在变形,乾位的阳爻竟与坤位的阴爻缠绕在一起,像被强行拧成死结的电线。李夜白的军用手电扫过炉壁,星象纹路上的凹槽里积着层灰白色粉末,在光束下泛着金属光泽。

\"是铅汞残留。\"李夜白用匕首刮下粉末,在能量棒包装纸上碾开,\"古法炼丹的重金属超标,早就污染了炉体的能量循环——就像电池正负极被氧化层隔绝,再准的星象也启动不了反应。\"

密室角落的铜盆突然震颤。里面浸泡的辰砂正在冒泡,红色的晶体渐渐分解成银白色的汞珠,顺着盆底的裂纹渗进地下——张小帅的祖传罗盘在此时疯狂旋转,指针不是指向正南,而是死死盯着李夜白背包里露出的半瓶双氧水。

\"现代氧化剂能破局。\"李夜白扯开背包拉链,里面的烧杯、滴管与张小帅的青铜药碾形成荒诞的混搭,\"辰砂与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反应,能生成纯汞和硫酸,刚好替代古法的硝石提纯步骤。\"

张小帅的手指突然停在《丹经》的某页。泛黄的纸页上\"日月合璧\"的注解旁,有祖父用朱砂画的小圈,圈里的符号竟与双氧水的分子式有着诡异的相似。丹炉的嗡鸣在此时突然低沉下去,炉口的紫烟变成淡蓝色,像极了化学课上见过的氧气燃烧焰。

\"星象错位是提示。\"张小帅突然明白,天玑星偏移的角度,正好对应着双氧水的最佳反应温度35c,\"古人用星象记参数,就像我们用温度计——不是星象不准,是我们没看懂其中的科学密码。\"

李夜白的滴管精准地将双氧水注入辰砂溶液。淡蓝色的烟雾从铜盆里升起,与丹炉溢出的紫烟在半空相撞,形成道彩虹般的气带。张小帅的罗盘指针突然稳定,指向炉腹饕餮纹的眼睛位置,那里的砖缝里嵌着块黑色的东西——竟是半块烧焦的竹炭,与他滤毒装置里的材质完全相同。

\"催化剂找到了。\"李夜白用镊子夹出竹炭,表面的孔隙在手电下清晰可见,\"竹炭的吸附性可以过滤重金属,还能加速氧化反应——这才是'天工开物'里'黑砂导气'的真正原理。\"

丹炉的嗡鸣突然变得和谐。张小帅按照星图偏移的角度,转动炉顶的北斗七星旋钮,李夜白同步调整着烧杯里的溶液浓度。当天玑星刻度与双氧水温度计的35c红线重合时,炉腹的饕餮纹突然亮起,淡蓝色的能量流顺着星象纹路游走,像给古老的青铜注入了新的血液。

\"你祖父在炉底藏了东西。\"李夜白的军用手电照向炉体与地面的缝隙,那里露出半截油纸包。拆开后是张泛黄的笔记,上面用毛笔写着\"硫磺提纯需草木灰水\",旁边用铅笔标注着\"草木灰含K23,可中和酸性杂质\"——两种笔迹显然相隔了几十年。

密室的地面突然震动。丹炉的炉盖\"咔嗒\"弹开条缝,里面的混合物正在发光,星象纹路与化学方程式在光中重叠:北斗七星对应着七种元素的化合价,八卦阵的阴阳爻变成正负电荷符号。张小帅看着祖父笔记里的最后一句话,突然红了眼眶:\"原来他早就知道,古法与新法从来不是对立的。\"

李夜白将最后一克提纯硫磺投入炉中。张小帅转动旋钮的瞬间,两人同时后退——淡蓝色的光芒从炉口喷涌而出,却不再带着刺鼻的气味,反而有种雨后空气的清新。能量流在半空组成完整的星象图,偏移的天玑星自动归位,与烧杯里的反应液形成完美的共振。

\"这才是真正的丹炉革新。\"李夜白捡起地上的能量棒包装,此刻它正吸附着最后一点铅汞残留,\"不是用现代化学否定星象,是发现古人早就用星图记录了分子运动的轨迹——就像你祖父的笔记,毛笔字与铅笔字能在同张纸上和谐共存。\"

炉盖完全打开时,里面静静躺着颗透明的晶体。星象纹路在晶体内部流转,像封存了整片星空,而晶体的硬度、纯度经李夜白的便携检测仪分析,竟达到了现代工业的特级标准。张小帅的罗盘指针在晶体上方停下,与密室天窗投下的真实星象完美对齐。

\"革新的不是方法,是视角。\"张小帅捧着晶体,祖父的笔记在掌心微微发烫,\"古人看星象炼丹,是用宏观宇宙理解微观反应;我们用化学方程式,是用微观粒子解释宏观现象——其实走的是同一条路。\"

李夜白的工装口袋里,新的能量棒包装露了出来。这次上面印着的不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张小帅用朱砂画的简易星图,北斗七星的旁边,用小字写着\"能量转化率99%\"。密室的青铜丹炉仍在低鸣,但这次的声音里,既有古老星象的庄严,又有现代化学的精准,像两种跨越时空的智慧,终于在炉膛里达成了完美的和解。

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天窗照进密室,晶体在光中折射出七彩的光芒。张小帅突然明白,所谓的丹炉革新,从来不是破旧立新的决绝,而是让鱼鳔与铝箔共生,让星象与方程式对话,让祖父毛笔尖的朱砂,能与李夜白试管里的溶液,在同一片光芒里,绽放出同样璀璨的智慧之光。

元素与星轨的共鸣

战术笔划过石壁的沙沙声,在烛光里荡开细碎的涟漪。李夜白的袖口沾着丹砂粉末,却丝毫不影响笔下的精准——氢(h)的符号紧挨着氦(he),锂(Li)的弯钩刚劲有力,硼(b)的最后一笔特意拉长,恰好与石壁天然的裂纹重合。苏半夏捧着的《星轨秘录》突然无风自动,泛黄的纸页停在\"二十八宿推演图\"的残页,东方青龙七宿的尾宿位置,赫然缺了与硼元素符号相似的标记。

“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对应七曜。”李夜白的战术笔在周期表左侧画出竖线,钾(K)、钙(ca)、钠(Na)的排列让苏半夏的银镯发出第一声轻响,“古人说的‘太白金星主杀伐’,其实是金属钠的强还原性——遇水即燃的特性,不就是最烈的‘杀伐’?”

银镯的震动突然变得急促。苏半夏看见《星轨秘录》的夹层里掉出半张羊皮纸,上面用朱砂画的二十八宿,每个星宿旁都标着奇怪的数字:角宿对应“2”,亢宿写着“10”,氐宿标注“18”——李夜白的手电扫过周期表,第二号元素氦、第十号氖、第十八号氩,全是化学性质稳定的稀有气体。

“是惰性元素!”李夜白的笔尖点向羊皮纸,“二十八宿里的‘不动之宿’,其实是古人对稀有气体的直观描述——它们像镇守星轨的哨兵,从不轻易与其他元素反应。”

石壁上的墨迹突然洇开。氢元素的符号在烛光下晕成淡蓝色,与苏半夏银镯内侧的北斗七星纹产生共振。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:“银镯响三声,便是星轨与地气相通时”,此刻银镯的震动频率,正与氢原子的跃迁频率完全一致——每秒钟震动1420兆次,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电磁辐射频率。

“父亲藏了密码在星图里。”苏半夏翻开《星轨秘录》的封底,那里有行微雕小字:“七曜顺行,如电子排布”。李夜白的战术笔立刻在周期表上画出电子层示意图,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,对应太阴与太阳;第二层8个电子,恰好是五行加日月星辰——与七曜运行的规律完美吻合。

石壁角落的青铜灯突然爆灯花。李夜白发现周期表的镧系元素区域,与羊皮纸缺失的尾宿位置形成互补,那些密密麻麻的稀土元素符号,在烛光下竟组成了完整的尾宿星象。苏半夏的银镯在此时突然发烫,内侧的纹路浮现出父亲的批注:“凡残缺处,必有新发现”。

“古人没见过稀土元素,却预言了它们的存在。”李夜白用战术笔将镧(La)、铈(ce)的符号补进尾宿位置,“就像门捷列夫在周期表里预留的空位,先贤在星轨图里留下的空白,本就是给后来者的提示。”

苏半夏的指尖抚过银镯的震动点。那里的温度变化对应着周期表的族序数,当她按住第五族元素区域时,《星轨秘录》突然弹出张折叠的星图,上面标注的“五星连珠”日期,经李夜白的便携计算器换算,竟与历史上五次重大化学发现的年份完全重合。

“五星连珠不是祥瑞,是元素活跃期。”李夜白看着星图上的金星轨迹,“金元素的化学惰性最强,却会在特定星象下与汞形成合金——古人称‘金汞齐’,其实是最早的纳米技术应用。”

石壁上的元素周期表开始发光。氢到铀的符号在烛光里流转,与《星轨秘录》的星图投影重叠成三维模型:碱金属像跳跃的火焰对应火星,卤素的强腐蚀性呼应水星的阴寒,而最中间的过渡元素,恰好组成黄道十二宫的轮廓。苏半夏突然明白,父亲让她守护的不是古籍,是两种智慧对话的钥匙。

银镯的震动在此时达到顶峰。苏半夏将它按在石壁的空白处,镯身的北斗七星纹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完美嵌合,缺失的元素符号被星光般的银辉填满。李夜白的战术笔悬在半空,看着那些由银辉组成的“类钫”“钬”等现代元素,突然想起化学课本里的话:“周期表是宇宙的通用语言”。

“父亲说过,星轨是天的周期表,元素是地的二十八宿。”苏半夏的声音带着哽咽,《星轨秘录》的残页在三维模型中自动修复,“他临终前烧了很多手稿,只留这本能与银镯共振的——原来他早就知道,真正的传承不是死守古籍,是让星图与方程式能在同片星空下对话。”

李夜白收起战术笔时,石壁上的墨迹已与银辉融为一体。元素符号与星象纹路交织成新的图谱,既保留了门捷列夫的科学严谨,又带着二十八宿的恢弘浪漫。苏半夏的银镯渐渐平息,内侧浮现出父亲新的批注,这次是用现代化学符号写的:“h?o与‘水’,本是一物”。

烛光摇曳中,两人同时看向石壁。周期表的最后一行与星轨图的尽头连成直线,指向密室深处的暗门——那里或许藏着更多古人的智慧,或许什么都没有,但此刻他们都明白,元素与星轨的共鸣早已告诉答案:天地间的规律从不因解读方式而改变,就像氢元素的焰色,在古代叫“荧惑守心”,在今天叫“焰色反应”,却始终燃烧着同样的光芒。

苏半夏合上《星轨秘录》时,银镯轻响三声。这一次,她听懂了那是氢原子跃迁的声音,是二十八宿运行的韵律,是父亲跨越时空的微笑——原来所有伟大的智慧,最终都会在某个点相遇,就像石壁上的墨迹与银辉,在摇曳的烛光里,共同映亮了探索真理的路。

错位的星象密码

苏半夏的指尖在石壁上颤抖。Fe、cu、hg的元素符号被她当作星宿代码,指尖划过\"Fe\"时,银镯突然发出清脆的嗡鸣,与《星轨秘录》里\"心宿二主火\"的记载产生共振。她猛地抬头,丹炉的铜耳在烛光下泛着火星色的光,恰好对应心宿二的红色星象。

\"丹炉方位错了!\"苏半夏拽住张小帅的衣袖,银镯的30圈纹路正与Fe元素的原子序数26产生奇妙的呼应(30-4=26),\"心宿二属火,应将炉体转向正南,用火星之力克制汞毒——就像这'Fe'星,定是主火的星宿!\"

张小帅刚要掏出元素周期表解释,李夜白突然打了个响指。他的战术笔在hg符号旁画了道箭头,指向Fe的位置:\"说得对!用氧化铁(Fe?o?)作还原剂,能把汞化合物里的金属汞置换出来,这就是'火星之力克化汞毒'的原理。\"

丹炉的饕餮纹突然亮起。苏半夏按照心宿二的方位转动炉体,正南方向的砖缝里渗出暗红色的粉末——李夜白的检测仪显示那是天然氧化铁,纯度竟达87%。张小帅的青铜药碾在此时派上用场,将氧化铁与活性炭按3:1的比例混合,粉末的颜色与《星轨秘录》插画里的\"离火丹砂\"完全一致。

\"活性炭对应'虚宿'。\"苏半夏的银镯轻碰药碾边缘,虚宿在二十八宿中属北方玄武,主\"吸纳沉降\",与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完美契合,\"父亲笔记里说'虚宿藏垢,如大地纳污',原来早就道破了吸附原理!\"

李夜白的烧杯里,汞溶液正在与氧化铁反应。暗红色的粉末渐渐变成银白色,析出的汞珠在杯底滚动,像被驯服的星子。苏半夏的动态视力捕捉到奇妙的一幕:汞珠转动的轨迹,竟与《星轨秘录》里\"水星绕日\"的星图完全重合,而反应产生的热量,让丹炉的温度稳定在360c——这是汞的沸点,也是古籍记载的\"离火炼汞\"最佳火候。

\"cu元素对应'昴宿'。\"苏半夏突然明白,昴宿七颗亮星的排列,与铜原子的电子层结构(2,8,18,1)有着诡异的相似,\"昴宿主'敛聚',就像铜能稳定汞蒸气,形成不易挥发的铜汞齐——这才是'星宿相克'的真相!\"

张小帅的祖传罗盘在此时疯狂旋转。指针先后指向Fe、cu、活性炭的位置,形成个等边三角形,每个顶点的角度都是60度——恰好对应氧化铁还原反应的最佳ph值6.0。李夜白往混合物里滴入醋酸,罗盘的指针立刻稳定下来,与丹炉正南的心宿二方位形成直线。

\"古籍里的'三煞位',其实是反应的三个关键节点。\"李夜白看着苏半夏银镯上的星纹,30圈纹路里有3圈特别明亮,分别对应铁、铜、碳的原子量(56、64、12,取个位数字6、4、2,总和12,恰为银镯圈数的五分之一),\"古人用星宿位置标记物质特性,就像我们用元素符号,只是编码方式不同。\"

丹炉的炉盖突然\"咔嗒\"作响。苏半夏按照\"周天星象总纲\"的方位,将铜片贴在炉腹的昴宿对应处,李夜白同步往反应釜里加入最后一批活性炭。当炉温升至360c的瞬间,汞蒸气不再外泄,而是被铜片吸附成闪亮的汞齐,炉口溢出的不再是刺鼻的毒气,而是带着草木清香的白烟。

\"是艾草灰的作用!\"张小帅看着自己药碾里残留的绿色粉末,艾草灰的碱性成分中和了反应产生的酸性气体,\"《星轨秘录》里'青龙衔艾'的插画,原来不是图腾,是除味方案——就像你银镯上的艾草纹,早就标注了最佳添加剂!\"

苏半夏的银镯突然停止震动。她翻开《星轨秘录》中\"周天星象总纲\"的残页,发现被自己认作\"Fecu\"的星宿代码旁,有父亲用蝇头小楷写的注释:\"铁能固汞,铜可敛毒,碳能纳污——此三星共位,可解丹毒\"。字迹的墨水成分经李夜白检测,竟含有微量的铁、铜、碳元素,显然是蘸着这三种物质的溶液书写的。

\"父亲早就懂元素反应。\"苏半夏的眼眶发红,银镯内侧的暗纹在此时显现,赫然是用微雕技术刻的\"铁铜碳\"三个字,\"他故意把科学原理藏在星象图里,是怕迂腐的太医令们否定新法——就像我们现在,既需要你的元素周期表,也需要我的星轨图。\"

李夜白收起检测仪时,石壁上的元素符号已被苏半夏补全了星象注解。Fe旁写着\"心宿二·火·固汞\",cu标注\"昴宿·金·敛毒\",hg则批注\"水星·水·需炼\"。张小帅的青铜药碾里,三种物质的混合物正发出柔和的光泽,既符合现代化学的反应方程式,又暗合\"周天星象\"的相生相克。

丹炉的嗡鸣在此时变得格外和谐。苏半夏看着炉口凝聚的白色结晶,既不是单纯的汞,也不是原始的矿物,而是稳定无害的汞化合物。她突然明白,所谓的\"周天星象总纲\",从来不是虚无的玄学,而是古人用星宿编码的物质特性手册;而李夜白的元素周期表,也不是冰冷的符号,而是用科学语言书写的星轨——两者本就同源,只是表述不同。

当第一缕晨光透过密室天窗照进丹炉,苏半夏的银镯与石壁上的元素符号同时发亮。Fe、cu、c的符号在光中化作三颗亮星,与真实的星空连成一线,像在证明:无论是用星宿还是用元素,人类探索真理的路,从来都只有一条——那就是尊重规律,拥抱差异,让看似错位的智慧,在共同的目标下,碰撞出最璀璨的火花。

蜂窝炉与星针阵

李夜白的工兵铲凿穿丹炉侧壁时,青铜碎屑溅起的弧度与苏半夏银镯的震颤频率奇妙重合。他指挥工匠按蜂窝煤的结构凿出37个孔洞——对应着前37次失败的炼丹记录,每个孔洞的直径精确到0.3厘米,刚好能卡住灶膛收集的活性炭块。

“活性炭的孔隙率要达到70%。”李夜白用战术笔敲了敲最底层的孔洞,那里的活性炭颗粒格外细密,“就像你银镯的30圈纹路,每圈都要卡住不同大小的杂质——这是‘星象图’里‘虚宿纳垢’的科学解释。”

张小帅的熔化炉在此时迸发红光。锦衣卫送来的生锈兵器正在坩埚里翻滚,他用青铜药碾将铁锈压成粉末,过筛时的动作突然一顿——筛网上残留的颗粒大小,竟与《天工开物》记载的“丹砂分级标准”完全一致。当氧化铁粉末呈现出樱桃红色时,苏半夏的银镯发出了确认的轻响。

“这是‘离火纹’的颜色。”苏半夏的指尖沾起一点粉末,与银镯内侧的朱砂标记比对,“父亲说过,氧化铁要像落日熔金,才能引动心宿二的火气——现在看来,是指三氧化二铁的纯度必须达到90%以上。”

丹炉八个方位的青砖突然松动。苏半夏的银镯弹出八根金针,长度恰好对应二十八宿中四象的跨度(东方七宿+西方七宿=14,取半数7寸,加1寸容错)。她按照星象图的指引刺入银针,针尖没入炉体的深度,竟与李夜白计算的最佳反应温度点(800c)完全对应——每深入1分,温度升高100c。

“金针是温度计。”李夜白看着银针尾端的变色反应,“银镯的金属导热性会让针尖随炉温变色,红色是600c,紫色达800c——这就是‘星象指引’的原理,用金属特性替代观星术。”

当第一勺氧化铁粉末投入汞液,丹炉内炸开银白色的泡沫。不是沸腾的危险反应,而是氧化铁与汞离子发生置换的正常现象,紫烟在蜂窝孔的活性炭吸附下迅速变淡,透过炉口能看见银白色的汞珠正在凝聚,像被驯服的星子落入既定轨道。

“快看银针!”张小帅指着正西方向的针尾,那里正泛着深紫色,“刚好800c,是反应的最佳温度!”苏半夏的银镯在此时发出和谐的嗡鸣,八根金针形成的电磁场,竟加速了活性炭的吸附效率——比李夜白单独计算的速率快了37%。

炉壁的蜂窝孔突然渗出清水。李夜白发现是西侧的地下水顺着针孔渗入,却意外起到了冷却作用,让汞蒸气在凝结前就被活性炭捕获。苏半夏翻到《星轨秘录》的“水克火”章节,插画里的青龙正引地下水入丹炉,旁边批注着“西针渗水,可敛汞气”。

“不是巧合。”李夜白的工兵铲刮开西侧地基,,用银针的导热性判断何时该引地下水——所谓‘星象指引’,是他用土木工程藏的机关。”

三个时辰后,丹炉的泡沫渐渐平息。李夜白打开炉盖的瞬间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——炉底躺着块银白色的合金,既没有汞的毒性,也没有氧化铁的锈色,用银针触碰时,银镯发出了清脆的“安全”信号。

“是铁汞齐!”张小帅用青铜刀切开合金,断面的光泽像极了古籍记载的“银雪丹”,“毒性降低了99%,可以入药了!”苏半夏的银镯突然弹出张微缩图纸,上面用红蓝双线标注着今日的操作:红线是星象指引,蓝线是化学方程式,最终在终点交汇。

李夜白的战术笔在图纸上画了个圈。红线上的“心宿二”与蓝线的“Fe?o?”重叠,“虚宿”对应“活性炭”,“西针渗水”则标注着“h?o冷却”。他突然明白,苏半夏父亲的真正智慧,不是发明了某种技术,而是创造了让两种知识体系对话的语言。

苏半夏将银镯按在新炼的合金上。镯身的星纹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产生共振,在地面投射出完整的图谱——左边是二十八宿的运行轨迹,右边是元素的反应方程式,中间用箭头连接,写着父亲的笔迹:“天有星轨,地有元素,人有智慧,殊途同归”。

当夕阳透过密室天窗照在丹炉上,蜂窝孔里的活性炭泛着金光,像镶嵌了37颗星星。张小帅的青铜药碾、李夜白的战术笔、苏半夏的银镯,在炉前组成奇妙的三角——分别代表着传统工艺、现代科学与传承智慧,共同守护着从紫烟中诞生的银白色希望。

苏半夏最后看了眼八根金针。它们仍稳稳地插在丹炉八方,针尾的颜色已恢复常态,像完成使命的星官回归本位。她知道,这场跨越时空的合作,才是对“星象总纲”最好的诠释:真正的革新,从来不是抛弃过去,而是让古人的智慧在现代科学里,找到新的坐标。

结晶里的北斗

紫外线光束扫过丹炉内壁时,李夜白的呼吸突然顿住。新形成的氧化汞结晶在紫光下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,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,而是沿着炉壁的饕餮纹排列成勺形——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四星组成斗身,玉衡、开阳、摇光三星构成斗柄,与夜空中的北斗七星分毫不差。

“这不可能。”李夜白的手电筒光圈在天权星位置停留,那里的结晶格外致密,像被刻意压实过。他掏出放大镜,发现结晶的分子排列呈现出规则的六边形,与北斗七星在星图上的投影角度完全一致——偏差不超过0.3度。

苏半夏的银镯突然贴向炉壁。北斗第七星“摇光”的结晶与镯身的第七圈纹路产生共振,《星轨秘录》从怀中滑落,恰好翻开“北斗注死,南斗注生”的章节,插画里的北斗星官手中,正托着与结晶形状相同的玉勺。

“父亲说过,丹炉生北斗,是天地气交之象。”苏半夏的指尖抚过斗柄的结晶,它们在触摸下微微发光,“氧化汞能吸收毒素,是因‘北斗主杀’,能镇住邪祟——现在看来,是指结晶的晶格结构能吸附重金属离子。”

张小帅的青铜药碾在此时发出轻响。他刚研磨完反应剩余的残渣,发现残渣的重量与结晶的重量之和,恰好等于初始投入的汞与氧化铁总量——完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。但更惊人的是,残渣在罗盘上的分布,竟与北斗七星的相对位置完全对应。

“是重力场的影响。”李夜白突然明白,丹炉的八个银针形成的电磁场,与地球磁场产生了微妙的叠加,“结晶在磁场中定向生长,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向南方——北斗形状是磁场力与分子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。”

丹炉顶部的天窗漏下一缕阳光。光束穿过结晶时,在地面投射出七彩的光谱,其中蓝色光带的波长(450纳米),与苏半夏银镯的共振频率(6.67x101?赫兹)完全匹配。她想起父亲做过的实验:“蓝光过北斗,毒尽丹成”,原来说的是特定波长的光可检测结晶纯度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博爱书屋 . www.benbao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博爱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