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野地问了一句,“为什么?”
“最高长官,体恤下情!”
“为了减少士兵们的伤亡!”
城外的敌人,正在摩拳擦掌。
而城墙上的士兵们,却得到了不许开枪的命令。
当然,下达命令的时候,给出来的理由。
却是上司为了体恤下情。
为了士兵们的出路着想。
“这么说,当局是准备同日本人,进行谈判了?”
“既然是谈判,为什么不早谈!”
“非得要等到,这守卫城墙的一个团的人,都快要打光了,才他妈的谈判呢!”
“命令是长官下达的!”
“其中的原因,到底是为什么,我也不清楚!”
“我只管传达命令!”
这就是传令兵,所给出的回答。
在一个大家,本该团结一心的时候。
在自己这一方,无论是军人,还是政府要员。
每一个人,都把自己的职责,划分的十分清楚。
郎娃的心冷了。
无奈地扔掉了手中的枪。
面对二百多个弟兄,只是轻声地说道:“大家放松一下吧!”
“只要当局,作出了谈判的决定!”
“我相信敌人,轻易不会再发动进攻!”
“毕竟,从目前的情形来看,谈判和投降,可以画等号!”
当局决定,同日本人进行和谈。
让郎娃再一次绝望了。
郎娃忿忿地骂道。
“是不是现在的上司,都把自己看得太精明了?”
“你他妈的把人家日本人,当成了傻逼吗?”
“人家拿着枪,站到你的城门外。”
“你给人家谈判?”
“说得好听一点儿,那叫谈判!”
“说得难听一点儿,就是准备投降!”
郎娃知道,这是最高军事长官,把自己,还有现在城墙上。
以及城外,那些再也站不到城墙上来的弟兄们,当成了真正的炮灰。
仗打到了这个份儿上,你他妈的讲和,那就是在向敌人认怂。
认怂,就是意味着要给人家让步。
让步,对于当局的那些高官来说,或者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典范。
但是,对于同自己一起,并肩浴血奋战的这些战士们来说,那就意味着要投降。
郎娃在城墙上,把自己的人,招呼到了身边儿。
“想打鬼子,任何人都靠不住,我还是要回到我家乡去。”
“我要自己打鬼子!”
“我要保卫我的家乡,保卫我家乡的百姓们!”
“我不想,再留在这里当炮灰了。”
“你们如果不相信我的话,你们可以留下来看一看。”
“我敢肯定,和谈的最后结果,那就是投降。”
“当局的大佬们,两片薄薄的嘴唇,上下一动。”
“弟兄们的血,就他妈的白流了!”
“然后,就是把北平拱手让给日本人。”
“而我们的部队,继续南撤。”
“再撤,能够撤到哪儿?”
“撤到保定,也就离我的家乡不远了。”
其实,郎娃口中所谓的家乡,也并不是他的家乡。”
郎娃之所以急于回到红瓦楞村。
那是因为,那个红瓦楞村,有他时刻都在牵挂着的一个人——翠翠儿。
夜深了。
宛平城外,除了那来回巡逻的士兵的脚步声,就是一两声,自远处传来的野狗的狂吠声。
城内,郎娃他们一伙人,却悄悄地做好了出城的准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