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第121章
洛阳出兵的消息, 隔日也在长安各个世家之间流传开来。
东燕军自并州渡河而来,攻占临川郡,临川郡守反应不及, 仓促之间抵抗却被东燕军俘虏,因其拒不投降,被处死,连同守军将领一道被割下首级, 挂在城楼示众。
消息一出, 满朝哗然,原本审理卓隐的案子,也在这样的情形下被搁置。
午后,府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。
虞欢看过军报, 又把军报推回面前人那边, 她没有对军报上的内容有所表示,只说,“此等军机要事,侯爷就这么轻易示人?”
“对旁人来说,自是不能轻易示之,但对殿下,我想还是应该让殿下知道, ”温长亦重新把军报又推回去, “而且临川郡之事,殿下知道的应该也很多吧。”
虞欢假意不解其意, 只继续绕弯子,“知道又如何, 沈岭已经被你派出城了,你让我去哪儿再变一个沈岭出来, 供你驱使?”
“沈岭如今就在宛城,凭他手中的一万多人,未必是洛阳七万大军的对手,若要撑到最后,靠的还是长安的援军。”
虞欢挑眉看他,“侯爷既然都知道,还不发兵?还是说,侯爷打算就这么按兵不动,让沈岭带着一万人拖垮虞晃的七万人?”
“大军开拔,要辎重,也要粮草,”温长亦见她一直不提,主动把话题引出来,“今年各处都不太平,征收上来的税赋几乎全部用在了赈灾上。今日朝中议事,度支部倒是很快递交了所需物资,可国库空虚,短时间内,筹不出这么多粮草。打仗又不像发粮饷,可以往后稍延一延,若就这么让前线将士空着肚子,又如何对敌?”
虞欢冷笑一声,“朝廷辎重短缺,这么大的事,度支部没办法,侯爷没办法,谁还会有办法?”
“殿下名下商队,听闻商路远至琅琊,每一趟走商都收获颇丰。”
“朝中对商贾征税,征的可都是重税,侯爷不会不知道。”
“这么说,殿下是打算坐视不管,任由沈岭等将士在前方被粮草拖垮?”
“长安若果真如此无能,倒不如拱手相让,这未央宫也别用了,再迁一次宫,迁回洛阳皇宫。”
针锋相对过后,温长亦终于叹了口气,缓和下语气,“殿下,我不是逼着殿下出军粮,实在是千钧一发,燃眉之急,除此之外别无他法。”
“况且殿下当初在武承镇起事,重金之诺仍历历在目,殿下如今又选择了长安,为何不能与我联手,共御外敌?”
“起事之时,我手中之人不过千余,掏空家底养了也就养了,你如何觉得,单凭我一人,就能倾出举国之力,养上数十万兵马?”
“那殿下,能出多少?”
虞欢眼眸微眯。
前面那些激烈言辞不过都是幌子,温长亦真正要引出的,就是这一句。
而温长亦也在这时候适时起身,“殿下不必急着回复我,宛城的战事不会一朝一夕就解决,前线将士的粮草也不会在这几日就完全断掉,我与殿下都想想法子,如今外敌来袭,无论如何,我们都要先让外敌退兵,殿下觉得呢?”
虞欢深吸一口气,心中有了定论,她决定先稳住温长亦。
同样也放缓了语气,“你说的有理,外敌当前,朝中总不能内乱,不过具体数目我需要让他们先清点一番。”
“这是自然,殿下若有需要,尽管让人去找我。”
“还有,”虞欢假意认命的强调,“十万大军的辎重,我出不起。”
“在下知道,殿下只需先出一部分,解了眼下的燃眉之急,之后我再让他们办法。”
温长亦说完,便告辞离去。
“等等。”虞欢忽地叫住她。
温长亦满含笑意的回头,“殿下有何吩咐?”
虞欢以眼神示意桌上军报,“军报,拿走。”
“这份是誊抄的,殿下留着,也许有用。”
虞欢仍是坚持,“军机要事,还是不要留在这里为好。”
温长亦叹了口气,回身收起军报,“殿下不必如此防我,你我如今都在一条船上,我如何会对殿下不利?”
“眼下或许不会,谁知道将来如何?”
“殿下总是不信我。”
虞欢不愿再和他多说,只端起饮子,“不送。”
待温长亦离开,云青云竹进到厅内,目光中带着担忧,“殿下,军粮之事……”
他们私下运作养私兵,粮草损耗都大,对外一直都借着商队做掩护,如今温长亦突然上门挑起此事,或许是察觉到了风声。
虞欢垂眸思索半晌,说,“宛城那边,还没有消息?”
云青摇摇头,“驸马自到了宛城,就再没有音信,现在洛阳燕军兵临宛城,怕是有围困之意,消息一时之间难以传递。”
虞欢揉了揉眉心,“先想法子,和宛城接上头。”
……
宛城城下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。
沈岭站在城头向外看,洛阳燕军驻扎之处,营帐连绵不断,除了洛阳龙旗之外,还有颍川王旗。
但领兵的主帅并不是虞晃,而是他的心腹,辜霜。
此时大军压境,看架势,辜霜准备围困宛城。
宛城是一座要塞之城,若要从这里攻进长安,必须先占据宛城,同样的,宛城虽不如临川郡城大墙高,城防却要比临川郡更为严密。
“怎么办?我们是死守,还是先撤?”卢虎跑上来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