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 第124章
从虞景处离开, 虞欢的心情并没见得有多好。
云青瞧着她的神色,揣测着问,“殿下, 可是浔阳王有问题?”
“他啊,好得很。”虞欢想笑笑,不过没有成功,只好长舒一口气, 看沉下来的暮色。
“那……粮草的事, 殿下是如何想的?”云青跟在虞欢身边日久,许多秘事都是她亲手参与处理,知道宫中这场变故不是意外,而是有备而来。
“他想逼我交出底细, 我又不会乖乖亮出来, 虞景这边究竟靠不靠得住还未可知,看上去,我除了接受,在期限之前多挣扎几下,别无他法。”
云青没有说话,只默默陪在她身边,两个人一起在坊内十字街上慢慢的走。
街角的胡饼店正是食客最多的时候, 老板忙着擀饼烙饼, 味辛焦香的胡饼香气被风吹着送出去老远,虞欢闻了一路, 便有些想念前不久和沈岭一起去吃过的那家胡饼。
这样想,便也径直奔永业坊去了。
那家胡饼摊的老板记性很好, 看到她就热络的闲聊两句,又让正在帮工的小儿子端好吃食, 带她去后院的老位置,与前面这烟熏火燎的灶台隔开。
胡饼还是一贯的好味道,虞欢掰着吃了两块,心中有了决定。
“吃完饭,去请律娘子来。”
……
外面又下起雨,雨汽顺着敞开的窗子飘进来,入秋以后,雨天也不再像夏日那般能带来清凉,而是变得有些冷。
虞欢听律春君说了这段时间她与舒家二公子舒拭雪的相处,无甚特别,但又处处特别。
最后律春君说,“……据我观察,舒家虽然有家主,在朝中做中书令,但实际上,舒澈已不大管家中之事,族中应酬一应交给大公子舒近雪,不过此人对外界之事有些冷淡,能打动他的事,目前还不得而知。”
虞欢想了想,又问,“你的话在舒家二公子这里,能值几分?”
律春君摇了摇头,“我还没有和他谈论过什么事,只是掐准时间和他一起去见一些茶商。”
近日长安世家之中风靡煮茶之道,宴饮聚会也多以品茶为名目。
舒近雪也颇为爱茶,时常托弟弟拭雪为他收集不同种类的茶叶,律春君凭着商户的身份,为舒拭雪介绍过几次西南茶商,两人的关系也因此近了许多。
“哦对了,明日我和他约好,去一位茶商家中看茶,夫人若有吩咐之事,明日或可一试。”律春君又说。
“还是关于粮草,”虞欢说,“镇国侯不止盯上了士族,还吃定我们不敢抗命,只能乖乖给他交粮。”
律春君一惊,“这不和从前边镇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一样了?”
“所以,此番若是他要多少就给多少,往后少不了这样的事,一次两次或许还能交差,再多几次,我们可就什么也剩不下了。”
“那……我们应该怎么办?和舒拭雪说这件事,向舒家求助?”
律春君多少也经历过一些事,当初律家被金元道敲打,屡屡献出家财给官府剿匪的往事历历在目。
她又挫败的摇摇头,“舒家不会管这些事的,而且我与舒拭雪之间,只能算是互相知道名姓的熟人而已。”
“是要向舒家求助,”虞欢擡手按住律春君即将脱口的话,“你先听我说完,若只有我们一家的求助,在舒家面前算是沧海一粟,舒家自然没有必要来管,所以,要把事情放大。”
“怎、怎么放大?”
“朝廷征粮,如果不仅仅是向士族征呢?”
律春君吓了一跳,“夫人,那样的话,我们不就成了假传圣旨了?那可视同谋反,是要被杀头的!”
虞欢镇定自若,从一旁拿起一只漆盒,放到律春君手边,“所以啊,事情要放大,但不能闹大,只凭我们自然控制不住局面,若是有舒家加入,情况就要好得多。”
律春君狐疑着打开漆盒,拿出里面的紫砂罐,打开盖子,见里面是一惯茶叶。
“蜀茶,好像是叫……蒙顶山茶。”虞欢说。
律春君默默记下,“恕春君愚钝,这件事情,我该如何与舒拭雪商议?”
虞欢又将一枚牌子给她,“这上面计数五百担,是我们自愿捐出的数目。如今前线战事吃紧,若败,连同长安在内的百姓都要流离失所。
听闻军中缺粮,城中商户愿意为军中凑些粮草,为抗击外敌添一份力。
不过大家只信任舒家,若舒家能派一个人为长安商户记录捐粮数目,留有存证,大家心中才算真的有底。”
办法是好办法,但律春君依然心有疑虑,“那万一……其他商户不愿捐物呢?”
“所以我会先让人放出风声,说前线粮草不够,朝廷要强行征集城中商户的钱粮,为打仗做准备。”
律春君收下牌子,语气坚定,“夫人放心,明日我定会促成此事。”
不过一晚的功夫,城中一些实力雄厚的商户都得知了一个消息:朝廷除了敲诈士族逼他们出粮草之外,下一步就要把屠刀挥到他们这些商户头上了。
大商户放了些消息给底下的小商户,小商户又互相对消息,不过半天光景,消息就又散播出去一大片。
在商户人人自危的时候,律春君正引着舒拭雪来到一位茶商宅中。
前来迎接他们的茶商一改往日热切的态度,虽然面上仍是热情的笑,但那笑容之中隐约还带着一抹来不及掩饰的忧虑。
更是在看到律春君以后,欲言又止的叹了半口气,忙不叠先将话题引出来,“前不久新到的蜀茶,听闻二公子遍寻好茶,这些茶我还没有开箱,只等着二公子来,一同查看。”
说着,茶商打开一口箱子,露出里面摆的整整齐齐的茶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