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回扬州
“你是跟着给陛下进时鲜的船一起回来的。”
马车上,卫公公又强调了一遍。
两次的借口不一样,嬷嬷自然也就不一样,好在黎王府的人多,就是每月都送些东西,也能好几年不带重样的。
嬷嬷客气笑道:“记着了,多谢卫公公给我寻了这么个好差事。”
上回的那个嬷嬷得了五两的银锞子,虽然在黎王府当下人什么都不缺,但谁又会嫌银子少呢?
马车很快到了荣国府的后门,那嬷嬷上前道:“林大人托我们家老爷给林姑娘送些东西,麻烦跟鸳鸯姑娘说一声。”
黎王府的嬷嬷气势足,又是背靠皇帝,对上谁都不可能卑躬屈膝,更何况背景里还有一辆两匹马拉的马车,找的还是老太太屋里的鸳鸯,这人想都不想,搬了个小圆凳出来请人歇脚,转身就往里头去了。
跑出去才两步,他忽然想起来,前些日子仿佛听说林姑娘回家去了?
后门走的全都是下人,他一个后门口当差的人,混得自然也不怎么样,算是贾家最外圈的下人,别说给主子磕头了,他连周瑞家的这等管事都够不着,老太太院子里的消息,他知道的有限。
念头过了这么一圈,他飞快的往里头跑,把消息传了上了去。
守院子门的婆子是知道这消息的,她眉头一皱,觉得这里头有事儿,再一想前些日子赶车的魏五被人打断腿,纵然魏五平日里外头也得罪不少人,但是敢在宫门口动手,动手的还是个太监,那指定是上头主子们得罪人了。
兴许有点什么关系?
婆子立即往里头传消息。
巳时刚过,贾母才吃过饭,正歪在软榻上消食,丫鬟们旁边围了一圈,给她揉腿捶肩念书解闷,婆子先给鸳鸯说了,鸳鸯不敢瞒着,立即进来禀告了贾母。
贾母猛地就从榻上翻身坐起。
“林如海托她家老爷差人给黛玉送东西?”贾母眯着眼睛,往日里慈眉善目的双眼此刻显得分外的精神。
“林如海是年底送信来说自己病重的,年底大运河冻着没法启程,开春一解冻黛玉就走了,林如海也该想到,就算现在黛玉还没到,但也一定在路上了,林如海这东西送的……上回那两罐茶叶真的是他送的吗?”
鸳鸯沉思道:“前头我也觉得奇怪,不年不节的送什么东西?况且林家从来没单独给林姑娘送过东西,都是夹在给老太太的礼里一起送来的。”
贾母点头,“送来的的确是好东西,我也没多想。后头林如海生病的信来,我还以为是那会儿他就不太好了。”
贾母也没耽误太多时间,手一指道:“去试试她,看看她究竟是哪里来的。”
鸳鸯拿了银锞子出去,贾母又叫了管事的婆子进来,“备车,找两个能干的男仆跟着,看看那车去哪儿。”
等这些人都出去,贾母阴沉着脸坐在屋里,脑海里只有一念头:给黛玉送东西?谁敢借林如海的名义?难不成林如海想把黛玉托付给外人?
方才跟贾母说话耽误了些功夫,鸳鸯拿着银锞子就往外跑,到了后门这才放慢脚步,跟那面生的起来迎她的婆子笑道:“妈妈等急了吧?方才老太太吩咐我去给姑娘们送东西,这才来晚了些。”
“不急。我贸然来访,等一等也是应该的。”她指了指用布包起来的一大一小两个盒子,道:“这就是了。”
鸳鸯故意装作气喘的样子,道:“多谢嬷嬷,不知这送的是什么?”
嬷嬷摇摇头,“我们做下人,只管办差,具体里头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。”
鸳鸯递了银锞子过去,又问:“敢问嬷嬷府上是?我回去也好说给我们家老太太。”
往日里擡荣国府的老太太贾母出来,效果是很好的,毕竟是国公夫人,可这嬷嬷是黎王府出身,她怕谁呢?
她笑道:“我是跟着送时鲜的船回来的,用这船帮林大人送东西已是违例了,不好直接报我们家老爷的名号。你就这么说,该知道的都知道。”
鸳鸯就不知道,贾家消息也没灵通到这地步,而且听老太太缅怀过去,以前国公爷还活着的时候,荣国府偶尔还能从宫里得些时鲜类的赏赐,据说还曾分过两颗荔枝,可如今别说时鲜了,逢年过节也就从礼部领些勋贵都有的东西,一点体面都没有了。
“虽然是江南回来的,不过嬷嬷官话说得倒是好。”这等试探本来就难,一时间鸳鸯也想不到别的法子,只好装作去拿东西,问了这最后一句。
“原本就是京城人。”嬷嬷上前又帮鸳鸯托了托东西,叫她提稳,这才转身离开。
但是鸳鸯不甘心,差事没办好还在其次,主要是贾府如今事事不如意,打过年起,老太太没人的时候就经常长吁短叹的,夜里也总失眠,她是老太太的忠仆,全家都是荣国府的下人,她总是要给老太太排忧解难的。
“嬷嬷。”鸳鸯叫住了她,笑道:“既然来了,不如去给林姑娘请个安,回去也好跟你们老爷交差。”
这嬷嬷眼睛一亮,笑道:“也行,你稍等片刻,我去说一声。”
这嬷嬷走回马车,掀了帘子跟卫公公道:“她们叫我进去见见林姑娘。”
“哦?”卫公公也来了兴致,道:“那就去见,回去我也好跟咱们安国公请功。”
这嬷嬷应了一声,转身跟着鸳鸯往里头走了。
只是走着走着,她心里不太舒服了,这荣国府修得比黎王府还气派,连窗户都用得紫檀木。
纵然荣国府是开国的国公,那会儿皇帝赏人手也松,但是住得皇帝还要好,这谁能忍?
鸳鸯还不知道有她帮忙,荣国府即将又被记上一笔,她这会儿正飞快的盘算:三姑娘是三月初二的生辰,就比林姑娘小了不到一个月,这嬷嬷又没见过林姑娘,若是叫她来套话,必定是看不出破绽的。
鸳鸯把她带到了贾母院子门口,“您稍等,我先去回老太太。”
嬷嬷点头,左右打量着奢华的荣国府。
鸳鸯都没走抄手游廊,而是沿着院子中间直接就跑了进去,连门帘都是自己掀的。
“老太太,我把人带来了,您看能不能叫二姑娘去问两句。”
鸳鸯就是贾母教出来的,两句话贾母就知道她什么意思了。
贾母都没怎么犹豫,直接便道:“去!赶紧去!”
这差事别人也没法办,鸳鸯忙又跑出来,先去吩咐紫鹃两句,再把这嬷嬷带进来,告诉她林姑娘去她二舅母院里请安去了,然后又往王夫人院里去找探春。
她这一天跑的路,比她以往所有加起来都要多。
紫鹃给这嬷嬷上了茶之后就站在一边,第一次做这等事情,她略显忐忑,好在这嬷嬷也没开口闲聊的意思,算是相安无事一直等到了探春过来。
探春跟林黛玉相处也有好几年了,当下学着她的模样,半垂下头,连脚步都放缓放慢了些。
鸳鸯笑道:“嬷嬷,姑娘来了。”
这嬷嬷忙起身行了半礼,打量着林姑娘,鸳鸯一见她这模样,就知道事情妥了,这人是肯定是没见过林姑娘的。
探春缓缓走到上首坐下,轻声道:“嬷嬷一路辛苦。”
嬷嬷笑道:“不辛苦,如今见了姑娘,回去也好跟我家老爷交差了。”
“不知府上是……?我也好写信告诉父亲。”
嬷嬷又笑,“您只管说东西收到了便是。”他们黎王府的人也经常被套话的,别的不说,想知道皇帝喜欢什么样姑娘的人数不胜数,他们早就被练出来了。
探春又试探些别的,什么路上走了多久,送的什么东西等等。
黎王府又不像贾家消息闭塞,进贡的东西,那不就是给他们家主子的吗?
过于细节的不知道,但是说也是能说个一二三出来的,完全没有破绽。
不仅探春有些失望,鸳鸯也是一样。
一盅茶的功夫,什么都没试出来,可这就差不多了,再留人就不正常了。
鸳鸯便劝道:“嬷嬷在我们这儿用了午饭再走吧?”
嬷嬷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,便笑道:“不用了,外头人还等着呢,回去还得跟老爷回复,姑娘万福,我这就告辞了。”
鸳鸯又领着嬷嬷从后门出去,看着她上了马车,又见荣国府的马车跟上去,这才放心回来,才转头,就见前头接了这嬷嬷的小厮凑到鸳鸯跟前冲她行礼。
鸳鸯自然知道他是什么意思,从腰间的荷包里摸出个银瓜子丢给他,又往贾母院子里去了。
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叫探春来直接跟贾母说的,两人都要脸的,所以中间传话的只能是鸳鸯。
“什么都没问出来?”贾母不可置信的看着鸳鸯。
鸳鸯无奈的点头,道:“不过这婆子的确不是寻常人家能养出来的,在京城也敢坐着两匹马拉的车出来。”
她仔细跟贾母都说了一遍,贾母沉思道:“可惜琏儿不在,不然还真能去问问时鲜的船究竟是谁送的。现如今只能等跟人的回来再说了。”
贾母想了片刻,奈何他们贾家如今是一点消息渠道也没有,她再想下去,除了叫自己头疼,再没别的用处。
“上回那个彩色的水晶掐金丝的一套盘子,拿去给探春,再给紫鹃的爹安排个小管事的位置。”
鸳鸯应了一声,忙出去办事了。
贾母叹了口气,神情越发的落寞。
外头,嬷嬷已经上了马车,卫公公问道:“见到林姑娘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