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7章 顾庆之二进荣国府(1/2)

第47章 顾庆之二进荣国府

林黛玉头一歪,顶着两个小酒窝,可可爱爱看着屋里人。

没人理她。

就连往日总追着她的贾宝玉,都把视线偏过去了。

沉默片刻,心理素质最好的薛宝钗笑着开口,“我看你手里的扇子很是新鲜,从前没见过的,叫我瞧瞧可好?”

“你要看这个呀?”林黛玉一边问,一边把东西递了过去。

好歹算是有个新话题了,屋里一堆人围着那扇子,恨不得夸出花来,虽然那扇子上的确是绣着花。

“你拿在手里的时候看不出来,只能看出来是纱的,凑近才看出来竟然是三层的纱,难为它做得这样巧。”薛宝钗照常是她慢悠悠的语速。

“不愧是宝姐姐。”林黛玉笑道:“不过三层纱做的团扇,谁手里没个几柄的?”

“这是苏绣吗?”迎春小心摸了摸团扇上的孔雀。

林黛玉好声答了,“是苏绣,仿唐寅的孔雀图绣的。”

“这样精巧。”探春也仔细看了看,她想趁贾母生辰时送一副针线,正对这些感兴趣,只是仔细看过,也只能叹一声,“我若是有这手艺……寻常人怕是学不会了。”

“绣娘很惨的。”林黛玉道:“几岁就开始学刺绣,到三十余岁技法大成,那时候背也驼了,眼睛也快瞎了,肩膀还是塌的,睡觉都不好平躺的。这还是学成的,最怕的是落下一身病,还没学成。”

“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悲天悯人,懂得体恤下人了?”薛宝钗又笑,“往日倒看不出来,可见去扬州一趟,人长进了不少。”

这话攻击性挺强,尤其是考虑到林黛玉去扬州的原因:她父亲重病。

可贾母竟然生出点庆幸来,生平头一次,觉得宝丫头挺好,若不是她牵制住黛玉,贾母生怕她问出晚上吃什么,有没有鱼这类话题,不然她真得当场吐出来。

不过……贾母扫了一眼眉眼都冷了的林黛玉,她知不知道安国公送了一坛子……那什么来?

林黛玉没察觉贾母看她,不过薛宝钗的目的她看得明明白白,她打什么主意,又有谁看不出来。

金锁就挂在那金项圈下头,黄澄澄的每日招摇过市,谁会看不见?

林黛玉抑扬顿挫道:“若论悲天悯人,没人比得上宝姐姐。宝姐姐见人就撒银子的毛病可赶紧改了吧,不然等将来嫁了人当了家,百万家产也不够你撒的。”

薛宝钗只当没听见,脸上依旧是礼节性的微笑,手里的扇子慢慢扇着风。

林黛玉就又笑了一声,扭头跟一直站在她身后的紫鹃道:“给我换一杯清水来,白瓷杯子。”

紫鹃大声应了,忙出去准备了。

王夫人也在这屋里,探春便出来打圆场,“你从扬州回来,又坐了大船,可给我们带什么回来没有?听说江南一带好东西不少,也叫我们见识见识。”

迎春跟惜春两个很是应景儿跟着一起笑,也问林黛玉要东西,林黛玉道:“带了些漆器跟剪纸,已经送来了吧?”

鸳鸯点头应了,“已经叫婆子搬去您屋里了。”

“是安国公帮着准备的,我原说在街市上买一些就好,哪知道安国公吩咐下去,这东西就是织造府出了。不是贡品——”

林黛玉忙又解释,“私自截留贡品可是大罪,得宫里赏的才算。这是做好了又比不上贡品的规格,所以没献上去的。”

探春几个只当没听出来,继续笑道:“那我先谢谢林姐姐/林妹妹了。”

薛姨妈眼皮子跳了跳,她怎么听怎么觉得说的是两年前那宫花的事儿。

这林丫头今儿都刺她们几回了?

前头才说了她们家宝丫头给下人打赏手松,接着又讽刺她们自夸百万家产,如今又拿宫花说事儿。

她不过说一句“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子”就被记挂到现在了?

这也太记仇了。

这时候紫鹃端了温水过来,贾宝玉就趁机来了一句,“我前些日子上街,还给你买了书,解闷用的。”

一听解闷,林黛玉笑道:“如今哪有什么闷好解呢?不过还是谢谢你了。”

贾宝玉自然不知道如今林黛玉哪儿都能去,还兴致勃勃道:“我在前门大街买的,他家还有个九九消暑图,仿九九消寒图做的,画完了,夏天也就过去了,我给你们每人都买了一张。过几日就是最热的时候了。”

林黛玉笑道:“过几日热不起来,安国公说五天之后有场大雨,能凉快三四天呢。怎么?你们不看安国公的天气预报吗?”

哪里不看?不过是找借口想跟林黛玉闲聊罢了,只是听她张口闭口的安国公,贾宝玉很是惆怅,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贾母见状,笑道:“行了,你们去黛玉屋里闹闹,也帮她热热房子,一会儿就来吃饭。”

林黛玉刚想说她一会儿就走,不过又想起顾庆之说的,出其不意攻其不备,不如到时候直接走来的爽快,也免得外祖母又说“我这几个子女,最疼者唯有你母亲”。

她的确是想母亲,可老被外祖母这么消遣,她也受不了。

林黛玉站起身来,被人簇拥着回到了原先住的房子。

屋里陈设一点没变,也能看出来有人天天打扫,贾宝玉又活跃起来,指着书架上道:“这几本书是我才给你买的,还有这张图,前头几个我已经帮你描了。”

林黛玉笑了一声,“宝二爷,给人送东西可不能送旧的。”

贾宝玉又愣住了,人也呆了起来,口中喃喃自语道:“原先不是都一起的吗?九九消寒图也是一起描的。”

只是林黛玉都打开了箱子,拿出各式漆器,还有精美的剪纸来,倒是没人顾得上他了。

“这个能做首饰盒,上头还有螺钿。”

“这一件放果子不错。”

“这一件是用来摆起来的吧?后头还有撑子。”

“这一套剪纸不错,烟花三月下扬州,这都是扬州的景儿吧?”

林黛玉扫了一眼,“这边还有苏州八景。”

探春笑道:“非得凑出八景来不可?”

“这谁知道?”林黛玉应道:“六景有些少,过了十又太繁琐了,八景正正好。”

那边屋里,见人都出去,贾母站起身来,道:“我去更衣,一会儿吃饭。”

自打周瑞家的走了,邢夫人一直乐呵呵的,见状忙起来道:“我去厨房看看,别叫他们怠慢了。”

屋里就剩下王夫人跟薛姨妈两个,王夫人擡眼一看,慈眉善目吩咐道:“你们也下去歇着吧,正好安安静静的我们也养养神。”

几个丫鬟离开,这老姐妹两个却没安静养神,而是凑在一处说话了。

薛姨妈叹道:“原先他们都说林丫头牙尖嘴利又记仇,我原本是不信的,如今看了——怪不得你说她跟你那小姑子极像呢。”

牙尖嘴利又记仇,说的也是王夫人印象里贾敏的形象。

听见这话,王夫人果然咬了咬牙,“原先她在家时就最爱出风头,恨不得全家人都围着她转。我原以为她改好了,可不过回扬州三月,就又成了这个样子。”

亲姐妹嘛,薛姨妈对王夫人的了解也是常人不能及的,“不是我说,宝玉也得好好教教规矩了,男女七岁不同席,纵然是跟林丫头一起长大,两小无猜的,也该稍稍远一些了。”

王夫人脸上顿时就有了愁苦,“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了……”

不近不远处的安国府,顾庆之从忠顺王府回来了。

去忠顺王府,不管说什么事儿,不管说的是不是正事儿,最后肯定是以听曲儿结束。

听曲儿就得有茶水点心果子小吃等等,一下午下来,吃撑谈不上,但是饿也是没有的。

顾庆之才下了马车,正要吩咐来些麦冬山楂饮,林满就上来道:“我们家大人跟姑娘,被贾家的二老爷抢请去荣国府了。”

顾庆之顿时就不开心了,“竟然不请我?我堂堂安国公不配吗?备车,去荣国府。换两匹马吧,这两匹已经上工一天了,也该歇歇了。”

“大人心善。”卫公公笑眯眯道。

“你也去。”顾庆之吩咐卫公公,“你说荣国府还能认出来你吗?”

“这可不好说,上回去帮元姑娘送帕子,见的是周瑞家的,周瑞家的不都疯了吗?”

等下人换了马,顾庆之又上了马车,往荣国府去了。

按理来说,上门拜访应该先送帖子的,当然熟人肯定不用这么客气,像顾庆之这么直接上门,其实是有点找事儿的意思。

不过顾庆之觉得他都拜林如海当老师了,去接一接师尊跟师姐,也不挺正常。

贾政的外书房里,林如海正跟贾赦贾政两兄弟闲聊。

一开始只有贾政的时候,还挺尬的。

一来贾政外头守了一天,累也快累死了,基本不想说话,而且贾政这些年,跟同僚上司的交流仅限于公事,家里清客都奉承他,子女也都恭恭敬敬的,他跟人交流的能力本来就不强,如今更是基本没有。

所以问了两句身体之后,就没话说了。

好在贾赦来了,别的不说,至少吃喝玩乐这一条,贾赦是在行的,加上顾庆之又总说哪儿哪儿好玩,又想带林姑娘去见识什么什么的,一听见这个话题,林如海很是感兴趣,也问了好多。

直到下人进来,“大老爷,二老爷,安国公来了,马车停在大门口……人没进来……安国府的人说……应该是开中门迎接的。”

下人说得吞吞吐吐,不过意思明白了。

贾政贾赦一起看着林如海。

林如海能说什么呢?

“按理来说,是该开中门迎接的,总不能叫人回去吧?那就是真结仇了。”

还是那句话,顾庆之的身世,消息灵通的都知道,他看不上荣国府,手段也用了几个,消息灵通的也都知道,但这都是私下里的事儿。

如今安国公上门,贾家如果不好生款待,那就是全京城都知道荣国府给安国公没脸。

那接下来发生什么,就不好说了。

被林如海这么一提醒,贾家兄弟两个急忙站了起来,当然两人想的不一样。

贾赦想着他跟顾庆之没什么冤仇,他还拉拢过顾庆之呢,他算是贾府最有眼光的一个了,而且顾庆之如今可是皇帝心腹,贾赦觉得他距离荣禧堂是越来越近了。

贾政没想这么多,吩咐一句“赶紧告诉老太太”,就往正门口去了。

林如海叹了口气,也站起身来跟着出去了。

顾庆之稍微等了一会儿,卫公公再次尽到了一个职业太监应有的职责,表面安慰,实则挑事儿。

“国公爷,不是我说,贾家这是真傻还是故意?您上门,不直接打开中门,还要进去禀告,请示主子?这不明摆着拖延时间,给您下马威吗。”

顾庆之笑道:“你这是骂人傻啊。”

卫公公忽然叹气一声,“他们混到今日这个地步,真真半点怨不了别人。门房这么重要的位置……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博爱书屋 . www.benbao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博爱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