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4章 你也很怀念小姑子吧?(1/2)

第54章 你也很怀念小姑子吧?

虽说是找林黛玉,虽然林黛玉就住在安国府,但是直接冲进去人家姑娘卧房也是不可以的。

顾庆之等在第一进的明堂里,不多时林黛玉就出来了。

“正收拾东西呢。”林黛玉眼睛亮亮的,轻笑道:“宫里赏了不少东西,我正叫丫鬟一一放好了。”

“我听陛下说,给了你不少布料,正好拿来做衣裳穿。”

“已经安排人去做了。”林黛玉扫了一眼册子,道:“这是给我的?”

“置办些产业,给你练练手。”顾庆之把册子递了过去。

林黛玉接过来却没看,“我想先要个卖粮食的铺子。我家里地多,粮食产得也多,只是江南那边粮价一直上不来,南边还时不时有两广更便宜的粮食运来,我仔细算过的,把粮食运到京城来,卖给周边几个州府,加上运费,也比在江南出货有赚头。”

“你……”顾庆之想了想,打算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,“南方的粮跟北方的粮不一样,你可知道?”

“当然。”林黛玉轻松的表达着自己的见解,“一年熟一次的粮食比一年熟两次的粮食更顶饱些,更筋道些,也要更贵些,贡品的粮食一大半都是北方产的,这我是知道的。回头也要体现在粮价上。”

虽然只是最基本的,不过听见这个,顾庆之也放心了,“既然这样,给你找一处码头附近的店铺可好?我想你这店铺做的肯定是大生意,方便卸货,也方便谈好了直接下船就装车。”

林黛玉点头说好,又道:“我猜你还不太放心。我也知道定价要跟着大流走,可以贵,但是不能过于便宜,不能砸了别人的饭碗,也不能把整个粮价搅乱了。”

顾庆之觉得他每一天都在刷新对林黛玉的印象。

两人正说着话,外头婆子进来,“姑娘,荣国府送了请柬来。”

林黛玉接过来一看,里头还夹着一封信,她也没避讳顾庆之,直接道:“八月初三是我外祖母的生日,请我去吃宴席。”

“我陪你去?”顾庆之问道。

林黛玉摇头笑道:“可千万别。背后我管不了,如今谁敢当面给我脸色呢?我是县君,还能训斥人无礼。”

顾庆之觉得她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,猜她八成是想自己找回场子,“那我送你去,再接你回来?”

林黛玉笑了好几声,“也行。”她说着就把册子又推了回来,“一个粮食铺子就行。”

“马上冬天了,要么再来个煤炭铺子,也做做时令生意?”

林黛玉笑话他,“国公爷,烧饭的柴火,那是一年四季都要有的,冬天取暖的碳,这会儿才开始备货已经晚了。况且你哪来的煤矿呢?总不能做个二道贩子吧。”

从林黛玉院里出来,看见林如海,顾庆之不免又感慨一句,“这么好的姑娘,师尊怎么就舍得送去荣国府?”

听见他又说这个,林如海不免又叹气,道:“当年我才做了巡盐御史,你也知道有多少盐场要管,公务上难免捉襟见肘。她母亲又才去,我忙着公务无暇顾及其他,她小小年纪无人照顾,不送去外祖母家里又该怎么办?她外祖母又说得极其好听。”

“那以后不送了?”顾庆之追问一句。

林如海笑道:“我都打算续弦了,她名义上也算有了太太,再无丧母女之说,自然不必再跟荣国府扯上关系。”

只是说着,他神情忽然又落寞起来,“其实我也能猜到陛下为什么要劝我续弦。既然要重用我,大概是想更放心些吧。”

顾庆之正要安慰,又听林如海道:“前些日子,有同年来寻我,也是为了我续弦之事。他说寻常人丧妻,守一年已经算知礼,守上三年已是难得重情重义之人,劝我不必如此,又说想给我做个媒。”

“修书虽然是清闲差事,不过正如你所说,再升就要入阁了,这等高官,无妻无子总归是个隐患,着实不能让人放心。”

顾庆之顿时就觉得不太好劝了,是他想得狭隘了,寻常人家是结亲,高官就是联姻,考量的也是政治立场问题居多,就是后世,官员家庭是否幸福美满也是考核标准之一。

“那……这也是为了实现政治抱负?造福百姓?而且师尊如今住我家里,也能拿这个当借口,连房子都没有,如何成亲?还能再拖上两年。”

林如海笑着拍了拍他肩膀,“你这么贴心,倒是叫人不习惯了,我原本以为你要说:师尊住我家里分毫不提搬出去,不会是想拿我安国府当挡箭牌吧?”

顾庆之松了口气,这下放心了,“陛下真的很体贴了。”

“是啊……”林如海声音忽然变小了,“我是——我林家一直都是单传啊。”

顾庆之大概也能猜到他想什么,年轻的时候自信满满,还能哄哄自己是不一样的,年纪大了越发认命,越怕是自己的问题,上回他还说过是他亏欠了贾夫人,若不是嫁给他,她怕是早就子孙满堂了。

“师尊早年不是也有个儿子?”顾庆之安慰道,“宫里生的孩子都有快一半养不大,寻常百姓家里生三个死两个是常有的事情,师尊两个孩子,活下来一个算是正常水平?”

林如海狠狠瞪了他一眼,道:“我既然收了你当弟子,我就打算收你这么一个弟子,横竖我死了也有你摔盆扶灵上香,以后这等事情就是你的问题了。”

林如海一甩袖子走了,临走还撂下一句,“好好读书,莫要耽误了功课!”

顾庆之还在后头喊了一句,“师尊,我瘦小的肩膀承担不了这么重要的责任啊!”

林如海笑了两声挥了挥手,扭头来了一句,“你一点都不瘦小。”

到了八月初三早上,顾庆之陪着林黛玉上了马车,浩浩汤汤一队马车往荣国府来了。

“你送的什么?”顾庆之问道。

“两匹织锦,还有一双苏绣的鞋面。”林黛玉安安静静坐在对面,“都是这次回来时候带的。”

顾庆之果然放心,“我前儿才知道为什么明明是红字,却要读女红,说是因为缝衣服的时候扎了手,流了血出来,又在血上绣了花。虽然说是辛苦,才把工字改成了红,可这寓意就不好,天生就带着苦味,还暗示流血,以后少做些针线,还真指望你自己做衣裳不成?”

林黛玉笑道:“知道了,我哪儿有机会拿针呢?这半年还没动过针线呢。”

虽然知道偶尔叫林黛玉去去贾家是好事儿,毕竟心理阴影不是逃避就能解决的,最好的还是亲手反抗亲手打破,不过顾庆之不免还是觉得贾家是吃人的深渊。

“不爱吃的东西就别吃了,不想喝茶也别喝。”

顾庆之才说了两句就被林黛玉打断了,“不想理的人别理——”她指指身后,“你给我带了这许多人的人还有东西,知道的是去拜寿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郊游呢。”

顾庆之便笑道:“那温泉庄子你去不去?”

“收拾好了吗?连请柬都没有呢。平白说两句,还不是逗人玩。”

马车继续往前,荣国府这会儿也很是热闹。

贾家上下都想借贾母的寿宴驱散荣国府头上的阴霾,所以这寿宴分外的热闹,虽然不像明九暗九这样的岁数要大办,不过也办了三天的席,还请了戏班子来唱戏。

史湘云前儿就来了,原本想跟她宝姐姐住,不过被贾母劝住了。

贾母是怕梨香院里那个荒唐的薛蟠,若是湘云在她家里出点问题,她是交待不过去的。

想归想,说是不能这么说的。

“就住我屋里!”贾母笑道:“我屋里地方大,跟你几个姐妹也离得近,别住那么远了。”

史湘云于是又拉着薛宝钗的手,笑道:“我想跟宝姐姐住,要么我们住林姐姐的屋子吧,反正她也不在,林姐姐也不是小气的人。”

贾母心里虽然有怨气,也挺想叫林黛玉知道不是没她不行的,但随着林黛玉封了县君,贾母是越发的想把她紧紧抓住了。

“那是给你林姐姐收拾的屋子,你又不常来,你若是常来,我叫她们也给你收拾一间屋子。”

贾母当面劝过,背后贾宝玉也来道:“若是你林姐姐在,你去问她,没有不答应的。可如今她不在,你要住她屋子,就有些不合适了。”

史湘云哼了一声,“我还不知道你了?”

正日子这天早上,花厅后头就搭了个小戏台子,上午唱些暖场的戏,等吃过饭才是正戏。

贾家的姑娘们平日是没什么活动的,充其量就是去王家坐坐,戏台子搭起来大家都很是开心,围着一处看呢。

探春道:“也不知道唱什么戏?我也没听过几出,逢年过节都是点那么些戏,早听腻了。”

惜春站在她旁边,贾母做寿,宁府众人也是都来了的,尤氏冲她招手,惜春只当没看见,转脸跟探春道:“这戏班子看着眼生,就是唱些老戏,肯定也跟以前听的不一样。”

一边的迎春还是那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,平日里倒也罢了,在这等喜庆日子,就被旁人衬托得略愁眉苦脸,邢夫人远远看见了,忙叫王善保家的把人叫过来,狠狠地训斥了一顿。

“你也笑一笑,老太太做寿呢,你苦着个脸做给谁看?别连累了我跟你父亲!平日养在二房屋里,养得好夸二房尽心,出点错就是大房不上心,又不是我养的。”

薛宝钗拉着史湘云到了角落里,小声劝道:“你也别总说你林姐姐,她早些年也不容易的。母亲去了,一个人借住外祖母家里,总是没有在自己家里舒服的,况且她母亲又是老太太的独女,难免优待些,你让让她。”

史湘云哼了一声,“她至少还见过她母亲,她父亲也好好的,我襁褓里就死了父母,我连见都没见过,我才是寄人篱下呢,也没见我像她似的,整天掉脸子。况且她还是姐姐,怎么不是她让我?”

“我是劝你,怎么越劝你脾气反而越大了?她都封了县君了,跟咱们可不一样。”

薛宝钗还想说什么,只是人渐渐多了起来,那边又有人说林姑娘来了,薛宝钗不好再说什么,道:“咱们去老太太屋里吧,颦儿来了,也不知道她给老太太送了什么。”

贾母院里,贾宝玉一直没精打采的,袭人劝道:“今儿是正日子,林姑娘也来,二爷也稍微提些精神。”

“许是读书读累了。”晴雯一边笑话道。

“你少说两句吧。”袭人叹气,其实真算起来,贾宝玉就好好读了两天书。

说白了贾政也不是什么上进的人,混日子混了二十余年,哪有那么容易就改了?再说催儿子读书哪有清客聊天舒服?

也就三五天,贾府又跟以前一样了。

“林姑娘到了。”

听见外头传来的声音,贾宝玉一溜烟窜了起来,“我看林妹妹去!”

袭人在后头叹气,“年纪也不小了,还这么毛手毛脚的。也不知道林姑娘究竟哪点好,勾得人茶饭不思的。纵然是一起长大,也该矜持些才好。”

晴雯冷笑一声,“你也就会背后说人了。你当面去说说?还嫌林姑娘不矜持,你又矜持到哪儿去?”

袭人面颊微红,辩解道:“我是二爷的丫鬟,我肯定是要好好伺候二爷的。”

“呸!晚上折腾成那个样儿,还要叫别人装聋子不成?”晴雯转身出了屋子。

林黛玉轿子后头跟着丫鬟婆子到了贾母院子里。

出来迎接的鸳鸯眼皮子跳了跳,也不好多说什么,正经先行了礼,道:“姑娘请。”

林黛玉道:“我原来那屋可还在?叫她们歇在那屋。”

鸳鸯客气笑道:“自然是都给姑娘留着呢。”

林黛玉这才叫了丫鬟拿了寿礼,跟着她进了贾母屋里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博爱书屋 . www.benbao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博爱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