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人参养荣丸
两人原本是二更时分睡觉的,林黛玉睡不着,又翻来覆去很久,再跟顾庆之闹腾一阵子,真正睡着已经过了三更了。
但睡着了也有些心绪不宁,迷迷糊糊的虽然没有做梦,但睡得也不是很踏实,第二天早上难免起来晚了些。
林黛玉睡眼惺忪的,推推顾庆之,含含糊糊就先开始抱怨了。
“才回来没两天,还一整天的事儿呢,明儿还要教人作诗,今儿得准备东西,铺子里的帐三月一查,又到查账的时候了。还有中秋重阳的礼——这两个大节为什么离得这么近?以后再不能这么晚睡了。”
顾庆之醒得挺早,只是看林黛玉睡得熟,索性就在一边躺着。
看来看去,只觉得他又香又软还很有才华的夫人哪里都很好看。尤其这句“以后再不能这么晚睡了”,可见是好了。
“我先去钦天监了。”顾庆之拍拍她,“你也别太着急,仔细想想,没什么事儿是非做不可的。”
林黛玉清醒了,听见这话笑道:“那你别吃鸭子我看看?”
“你这郡主。”顾庆之稍稍用力往被子上一拍,“我安慰你,你这儿擡杠。”
林黛玉把被子拉过头,声音闷闷的,“你赶紧走,叫我再躺躺。对了,我忽然想吃八宝粥,你去吩咐一句。”
顾庆之笑着离开了。
林黛玉又安安静静一个人躺了一会儿,只是起来依旧是头晕脑胀的,做了一晚上梦差不多是这样的。
原先她总这样,久病虽然没成良医,但是经验很是丰富。
她打了个哈欠,视线不免移向猎场带回来的行李。
皇后娘娘给的那一匣子人参养荣丸。
娘娘给的东西,至少这木匣子还挺名贵的,收拾东西的丫鬟又不知道这里头有什么故事,贵重的东西肯定是往里头放的。
“要么吃上半颗?”林黛玉拿了木匣子来,又拿了专门减药的小银剪子剪了半颗人生养荣丸吃了。
等洗漱过后又去吃了早饭,林黛玉不经意间忽然发现好像精神了些,也没那浑身上下不得劲儿的感觉了。
或许……她原先在贾家什么都不能做,整日就是屋里待着,吃这药的确是太补了,这才给补到睡不着觉。
现在就挺好。
这天晚上,林黛玉的确没有失眠,不仅早睡了快半个时辰,甚至还咬了妄图干扰她睡觉的顾庆之一口。
转眼三天过去,到了贾家人离京的日子。
林黛玉还有些犹豫要不要去,顾庆之倒是极力劝她去看看的。
“不用下车,就在马车上坐着,看他们离开便是。”顾庆之道:“了结一桩心事,以后就不用想了,不然他们离京就今天,你错过了可就要记挂一辈子了。”
最后这句明显是打趣儿,林黛玉很是配合笑了出来,道:“那就去看看吧。”
流放这种结局,官府是不瞒着家属,甚至连朋友也要通知一二。
原因无他,流放是要官差送的,尤其是流放边关或者三千里这种大罪,路上挺苦,若是没家属朋友孝敬一二,官差无非就是不舒服,犯人就要受老罪了。
当然也是犯人活该。
跟送犯人流放的官差打交道,别说叫顾庆之出面,就是崔颐鸣都有点高,最后去送银子是锦衣卫的一个力士,拉了官差去一边说话,分毫没叫人看出来他是国公府的人。
顾庆之则在马车上给林黛玉解释,“一来一回大概三个月,路上是住驿站的,有官府出的驿票。押解大房二房的官差,我一家给了二十两银子,还有二两给他们置办棉衣的银子。另有钦天监、锦衣卫和司礼监还有户部出具的驿票各十张,再有就是太医院给的一包常用药丸。”
贾家人口不少,流放也不可能往一个地方去,虽然出京头两天的路可能一样,但他们是要四散在边关,皇帝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边关的生活,深切体会把铁器卖给蛮夷会带来什么后果。
林黛玉点头嗯了一声,“这样就很可以了。”
大房一家就剩下几个女人,虽然看起来一个个都失魂落魄的,但人还算安静,还记得把孩子围在中间。
二房就挺热闹。
贾政望着城门的方向,翘首以盼,明显是在等什么人。
王夫人跟赵姨娘吵架,周姨娘倒是安安静静垂首立在一边,口中喃喃自语念个不停,八成是在念佛。
贾环手里死死抱着个小包裹,里头装的是干粮。是他姨娘卖了金耳环换来的东西。
对了,现在没什么姨娘不姨娘了,他能名正言顺的叫娘了。
贾宝玉虽然落魄了,头发是乱的,又长了些胡子出来,衣裳也脏脏破破的,但那副样貌依旧是几人里头最好的。
不过他目光略显呆滞,视线缓慢的移动,手也时不时往自己胸颈处摸一摸。
带了十几年金项圈和宝玉不见了,虽然那金项圈挺沉,像是枷锁一样,可他现在的表现,才像是带上了枷锁。
“都是些没良心的家伙!”王夫人骂道,“下作胚子生下来的下贱种!”
“你都骂人下贱了,许是不知道呢。”赵姨娘冷笑道,“我若是探春,我也不来,人家好好的前程,干嘛要来送你呢?吃饱了撑着。说不定连姓名都改了呢。”
“你养出来的好女儿!”
“这可不是我养的,一开始是老太太养的,后来是你养的,我养的儿子挺好的。”赵姨娘努努嘴,“都会护着他娘了。”
两人视线对上,贾环泄愤一般,得意洋洋大声喊道:“娘!”
“我一个妾,我家里人不是死了就是被发卖了。”赵姨娘无所谓道,“倒是太太的好亲戚,一个都没来呢。还有长明郡主呢,人家手指头缝里渗出来一点,就够你们受用的了,怎么也不见来?哦对了,还有太太捧在手心的长孙呢,还有当女儿一样疼的儿媳妇呢,许是头上伤还没好,所以才没来。”
“我差点忘了,太太还有个女儿呢,当日不声不响就给跑了,她总该来送送太太吧。”
林黛玉就在不远处的马车上,这地儿又是西去必经之路,别说流放的了,就是商户也是在这儿集合一起出发的。
人挺多还挺热闹的。
林黛玉今儿坐的马车不显眼,赵姨娘没看出来,不过他们说话,林黛玉倒是听清楚了。
她跟顾庆之道:“的确是不能叫他们知道,也的确是该来看这么一次。”
流放之后怎么样不知道,但这就是“荣国府”的结局了。
王夫人被赵姨娘接连戳了好几次心窝子,气得面红耳赤,赵姨娘还要嘲讽,“太太这脸也跟佛像似的,我听说有些高大的佛像,若是在脚底下跪拜,就是怒相,走楼梯上去跟佛像平视,就是慈悲相。可见太太平日里念佛是念进去了。”
说完她还要笑两声。
太太两字虽然是尊称,不过叫她念出来只有嘲讽,贾政眉头一皱,道:“你也少数两句。”
赵姨娘如今可不怕他了,“原先府里富得流油,太太几万几万的银子往屋里扒拉,我们环儿读书一月就二两银子还要给裁减了,我屋里丫鬟原先一吊的月钱,还要给减成五百文。原先苛待我们,如今倒是跟我们一样了。”
她说完王夫人,又刺了贾政两句,“原先老爷若是对环儿跟兰儿好些,若是给请了先生好好读书,不为这你这衔玉而生的小儿子打压我们,珠大爷十四岁就中了秀才,他们两个又能差到哪里去?有了功名,老爷哪里能沦落到流放边关的地步呢?”
这话是实打实戳到贾政的伤心处了,尤其是上回他科举被下药,只是这人几十年都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过来的,如今……
他朝外走了两步,你们随便吵,我不管。
官差们在门口等了片刻,见没人来了,便又各自清点人数,要带着人上路了。
正在这时,城门那边又有个骡车过来,王夫人一见就笑中带泪了,“来了!我妹妹来了!”
来人正是薛姨妈。
林黛玉透过帘子看了看,薛姨妈不像以前那么富态了,脸上多了褶子,身上衣服也不及以往整洁。
薛姨妈一边催着车夫,一边挥着手帕喊王夫人。
“总算是赶到了,如今家里不大好,现赶着找骡车,好在还是赶到了。”
薛姨妈一下来就抱着王夫人哭,王夫人也抱着她哭诉:“咱们姐妹,怎么就成今天这个样子了。”
薛姨妈哭诉道:“我还得感谢姐姐,若不是你一直吊着我们不叫宝钗进门,今儿我们也要被牵连的。幸亏我们败家败得早,也亏得我们家里没什么有出息的人,惹不出这么大的祸事。”
王夫人一愣,这话不太对。
“你从我们家里前前后后捞了有五十万两的银子,可都收好了吧?别叫人摸出来。”这句声音更大了。
“诶呦!瞧我说得什么鬼话?”薛姨妈懊恼道:“那银子全叫贼人偷走了吧?我都听说了,人找到了,听说他们从贾家偷了不下一百万两银子呢,啧啧,真是——”
她退后一步,上下打量王夫人,又在她身上拍了拍,谄媚地跟官差笑道:“她身上是藏不了银子的,也没银票。我都拍过了。”
王夫人是进过牢狱的,身上这一身衣服自然也不是当日从贾家穿出来那一套,官差听见薛姨妈这话,笑骂道:“你这妇人,快别胡说八道了,人家原先也是体面人。”
薛姨妈福了福身子,说了声好。
王夫人也明白过来了,她不是来送她的,她是来看笑话的。
王夫人的唇紧紧的抿在了一起,打定主意一言不发了。
薛姨妈也就剩下最后一句话了,“我说我会好好对待元春,我怕你也不信。不过她现在有孕在身,等她生个大胖小子,我一定会好好对孩子的。”
王夫人的拳头忽得紧了些。
大胖小子……都是亲姐妹,从小一起长大,家里教得东西也都差不多,大胖小子可不好生,这就是暗示她,她会把元春往死里喂。
可……元春在宫里十几年,也不至于这般不顶事儿。
“这都是她的命。”王夫人说完这一句,也不吭气了。
薛姨妈又跟官差打了声招呼,转身从车上提了一坛酒,又一包卤杂碎递给官差,“给您几位路上吃的。东西不多,大小是个心意。”
这下是真没人了。
官差顺手拿刀柄戳了戳离他最近的贾宝玉,“走吧,难不成叫我给你们雇个马车来?走快些,别耽误功夫,错过了宿头我们倒是带的有吃的,你们可就得挨饿了。”
贾政的眼睛里失去了光芒,嘴里喃喃自语的是当初跟他交好的门人清客们,似乎还有林如海这个妹夫。
可惜一个人都没来。
官差也听见贾政嘴里几个名字,道:“你也别想了,你们家里这等罪,谁会来送你们?万一叫陛下误会他们也有这心思怎么办?”
只是这一路挺远,官差便又劝了一句,“你们别找麻烦,我们也不欺负你们,咱们一路顺顺当当的过去,不然天气越来越冷,犯人死在路上也不是没有。”
一同押解他们上路的另一位官差也道,“你们算不错了。我听说你们隔壁府上去的那地方更苦些。你们去的虽然也是边关,但是几十年下来,也有个不小的城镇呢,去了好生过活,至少性命无忧。”
两位官差警告加许诺,力求叫这一家人知道他们还有活路。
一行人渐渐地走远了。
林黛玉也看一边顾庆之,“咱们也回去吧?”
顾庆之一敲车厢,前头车夫接到讯号,马车很快就走了起来,拉着两人往国公府去了。
看着贾家人离开,林黛玉晚上不可避免的又失眠了。
这次她到时一点没犹豫,熟练掀开顾庆之的被子就钻了进去,“睡不着,你给我绣个荷包。”
顾庆之一笑,手就轻轻拍在了她背上,“今年咱们家里的月饼做什么馅儿的?上回你说那个云腿的好吃,今年再来些?”
林黛玉嗯了一声,道:“那个又咸又甜的,不好晚上吃,得早上吃,多喝些水也不怕。我叫厨子试试做个鸭肉的月饼?”
顾庆之想了一下,觉得他没法把鸭子跟月饼组合在一起,便叹气道:“你别说,你这么一来,我还真就不想吃鸭子了。”
林黛玉笑了几声,“重阳节我备了几盆菊花,打算送人的。”
“我听说菊花也能吃?”顾庆之道:“咱们寻些大朵的菊花试试?”
“那东西可一点不好吃。没什么味道的。”林黛玉道:“原先在贾家的时候吃过,敷了轻薄的面糊然后下锅里炸,菊花多半化水,味道全靠料汁。总觉得是附庸风雅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