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方都准备一战定胜负,谁也无法拖下去。紧锣密鼓的战争动员已经开始了,而双方决一死战的地方也已经选好——千龙关。
这是临国南北相通的一个重要通道。往西北便是临国都城,而往西南是大片大片的麦田。虽然这片麦田早已经荒废,却依然在没有打理的情况下长出一簇一簇的野麦,积少成多也是一笔可观的粮草。
而那些小国便是从这个方向而来。这一批粮草便是决一死战的筹码。野麦只有这一批,能够支撑也不过十天半个月。速战速决,如果一举攻入国都,政权发生更替,整个临国将真正易手。
现在南北还能对立的最关键因素便是皇帝还在,国都还在。如果国都沦陷,那临国将彻底无力回天。到时国亡山河破,那才是真正的乱世开端。
一切都基于这一战的结果。
选择千龙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再过去便是国都,这是最后的一道防线。其次后勤压力下,能够坚持的时间越长,对那些蛮夷小国越是不利。虽然这些蛮夷小国并不都是游牧民族,但其中派系林立,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先发展。
但几方都说服不了谁,且主张迅速占领的势大。
势如破竹的胜仗将这些将领的脑子冲昏了,且建立了极大的自信心。有自信心当然是好事,但自信心过了头便是目中无人。
这些小国就处于这样一个阶段。
盲目的自信往往带来的便是毁灭。说起自信,选择千龙关其实也有些这个原因。现在的情况便相当于天子守国门了。要知道不管昏君暴君,好的坏的,普通人对于天子内心都是有一种敬畏感的。
御驾亲征,守社稷,这会给予士兵极大的自信,也能提升士气。哪怕皇帝并不是上马冲在前线,哪怕皇帝只是站在城墙上,那也是一种鼓舞。
虽然皇帝不是很情愿,但最终还是被"劝"到了前线当中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一位默默无闻的大才从犄角旮旯中挺身而出。毕竟再糜烂,这也是自己的国家。
国运的最后拼死一搏,是力挽狂澜,还是垂死挣扎,就看这一役;是史书留名,还是亡国之君,也就看这一役。从上到下可谓是万众一心。
这场战争结果决定了这个国家是否存在。
当然光是士气大振并没有多少用。这个国家早就被腐烂得破败不堪,还能撑起这样一支军队,也只能说是底蕴深厚了。
正在双方互打嘴炮拖延时间抓紧时间准备的时候。
一艘小船趁着夜色踏上了临国的土地之上。他们正是姗姗来迟的斩妖司。
当然并非带着寒铁鬼面了。毕竟他们来到的是临国,再以熟悉的面容示人并不合适。也没有改头换面,只不过将面具摘下来了而已。
为首的是一位青年人,正是两位大统领之一的玄麒。他的面容已经数十年没有变过了。他的身体其实已经死掉了,当然不可能再变化。这具身体不断地被强化。对于玄麒来说,剑是根本,灵魂是把控的舵手,而身体更像武器。
类似于机甲。为了适配玄麒剑、除魔道,斩妖司不断地改造这具身体。以至于虽然看上去这具身体十分像人,但其实跟人半毛钱也没有关系。这具身体中内脏都被取了出来,然后塞进去了一些人工造物,像是几个刻着符文的核心。骨骼是经过钢铁灌注,肌肉组织也是经过强化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