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34章 没落的辽东祖氏(下)(1/2)

大明中华元年,三月初五,深夜时分。

大江南,苏州满城,拙政园,将军府,偌大的会客厅。

老辣的吴三风,听完祖永烈的陈述后,也是脸色讪讪,满脸的无奈表情。

是啊,辽东祖氏和吴氏,经过十几年的征伐,再经历一场磨盘山,就彻底没落了。

同样,也是更加坚定了,吴三风想把祖永烈拉走,重回大明的决心和信心。

当然了,他也是看出来了,祖永烈郁郁不得志,也有跳槽的念头。

很明显啊,今晚的谈话,涉及到太多的机密了,祖永烈也没有隐瞒啊,这就是信号啊。

“祖烈啊”

“最后,老夫再问你两个事”

“其一,上三旗”

“正黄,镶黄,正白,三个旗的汉军,什么个情况”

“其二,还是祖氏吧”

“在京城的那些老兄弟,子侄,都是什么个现状”

“毕竟,老夫是祖氏的外甥,血浓于水啊”

、、、

是的,今晚的密议,耗时太长了,旁边还有唐千户呢。

冷静下来的吴三风,已经有了决断,就剩下两个问题了。

上三旗,是鞑子皇帝的亲信,里面的汉军旗,也不例外的。

老辣的吴三风,想知道,现在是什么情况,以便将来做筹划。

没错的,当年,大明势弱,土崩瓦解,很多明军将领,都投了满清。

如果,朱皇帝东征北伐成功,天下的运势,肯定又重回大明王朝,朱明皇室。

到时候,也会有更多的满清汉人将领,投降大明王朝,毕竟都是汉人,没人想做奴才。

同样,吴三风也想知道,在京城的祖氏,到底是什么状况。

毕竟,他们都是姻亲,关心一下很正常,将来也更好拉拢的。

是的,这就是军阀出身的老武夫,作风强硬,见识长远。

辽东吴氏,既然分家了,重投大明了。

他就有责任,打好地基,做大做强,扶吴应麒上位,甚至是支持后宫的吴阿珂。

“呃、、”

老武夫祖永烈,也被吴三风突如其来的问题,整的楞了一下。

稳定心神后,唯有报以苦笑的回道:

“老世叔啊”

“这个汉军旗,上三旗”

“人太多,说起来的话,那就复杂了”

“行吧,好吧”

“小侄就长话短说吧”

是啊,满清初期的汉军旗,可是精锐中的精锐啊。

满清入关,十几年过去了,女真蒙古鞑子,迷失在荣华富贵里,倒是堕落的非常快。

但是,汉军旗不一样,都是大浪淘沙下来的猛将悍将,战斗力保留的非常完整。

后世就有人说嘛,南明的国祚,是亡在汉人手里的,鞑子就是个打酱油角色。

“大战十几年”

“整个八旗汉军,也是伤亡不小,尤其是去年前年的西征大战”

“里面的都统,参领和佐领,更换太频繁了”

“甚至是,有的时候,八个汉军旗之间,也会交叉更换,或是兼领转旗”

“汉八旗,总的来说,还是这几家吧,轮轴转”

“张氏张存仁,吴氏吴守进,刘氏刘之源,李氏李国翰”

“佟氏佟图赖,石氏石廷柱,孙氏孙思克,马氏马光辉”

“赵氏赵国祚,王氏王国光,李氏李率泰,刘氏刘之源等等”

“当然了”

“其中不少人,都已经不在了,佟图赖,孙得功,李国翰,张存仁,吴守进等等”

“剩下的,也基本上老的老,病的病,不堪重用了”

“也有一些,派到地方上,委任总兵都督啥的”

“孙思克在湖广常德,赵国祚在浙江宁波,李率泰则是在福建福州”

“刘之源,他是鳌拜的心腹,授予了镇海大将,就在

“汉军正黄旗”

“大伯父,佟图赖,石廷柱,马光辉都做过”

“大伯父阵亡以后,小侄就被提拔上来,做过一段时间”

“小侄下来以后,就是二叔兼领,负责日常运转、、”

、、、

噼里啪啦的,长话短说的祖永烈,还是说了一大堆。

这还是捡了精要的说,要是放开了说,那就是天亮了。

毕竟,整个汉军旗,也有八个,编制比满八旗,蒙八旗,还多出不少。

且汉军旗更复杂,里面都是汉奸,明朝投降过去的人,有关外的,也有关内的。

就像祖氏,其主体家族成员,大部分都在正黄和镶黄两旗,也有分到下五旗的。

“至于祖氏家族”

“现在也是蛮复杂的”

“大伯父阵亡以后,他的爵位,就传给了祖植松,也是一等子”

“如今,正在皇宫大内,做一等御前侍卫”

“大伯父这一系的兵马,也基本上打光了,剩下几百亲兵家丁”

“二叔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博爱书屋 . www.benbao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博爱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