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中华元年,三月二十九,日入酉时一刻(17点15分)。
云南,昆明,五华山,皇宫大内,养心殿。
大殿内外,左右两侧,五步一岗,十步一亭,全是顶盔掼甲的宫廷卫士。
皇帝亲卫,锦衣卫,东厂番子,雁翅刀,雁翎刀,绣春刀,刀戟林立,目光冷峻,目不斜视,不动如山。
不仅仅养心殿,整个五华山皇宫,宫廷卫士,也都密集起来了。
甚至是整个昆明城,几天以前,巡逻的五城兵马司衙役,就开始戒严了。
其守卫规格,甚至是超过,当初朱雍槺召开第一次大朝会,可见重视程度。
宗室良渊郡王朱企鋘,江夏郡王朱蕴铗。
晋王李定国,巩昌王白文选,缪乌郡王刘震。
临国公李来亨,黔国公沐天波,广国公贺九仪,益国公郝永忠。
尚书张佐宸,龚彝,邹简臣,程源,卢若腾,杨昌彦。
广西总督郭之奇,广东总督连城璧,定夷右将军吴三省。
六部侍郎龚铭和金光,王夫之,胡璇,扶纲,冒襄,王文简,顾炎武。
五军都督府,朱禋正,许名臣,秦翼明,左都御史邬昌期,旧港府杨昌业等等。
总共30多个朝廷重臣,齐聚一堂,群星闪耀啊。
没错,这就是大明中华元年,大明朝廷,东征北伐,最后一次总动员。
是的,经过快半年时间的准备,霸气专横的朱皇帝,打算发动这旷古烁今的大决战了。
不出意外,这一场大决战,将决定天下格局,华夏九州的战略走势。
前年,满清十几万大军,就发动了大决战,意图彻底歼灭大明国祚。
如今,干掉了满清西征大军,全是百战精锐。
霸气的朱皇帝,决定集中更多的大军,肯定也能反推回去,干掉满清长江以南的势力。
此时此刻,众人等了一会,年轻雄壮的朱皇帝,就带着小李子出现了。
“咚咚咚”
左右两列,一众文臣武将,二话不说,纳头便拜,口中高呼:
“陛下恭安”
“吾皇万岁”
“大明万年,大明国祚永固”
“日月山河永在,大明江山永存”
“陛下神武天授,光耀万世之基”
、、、
一个个大明重臣,激动难耐,磕头如捣蒜,磕头蹦蹦响,吼声如雷,中气十足。
确实是心潮澎湃,难掩心中的热血沸腾。
今天,朱皇帝搞出的这个阵势,只要不是呆鹅傻子,都知道朝廷要搞大事了。
驱除鞑虏,光复九州华夏,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,也许就在眼前啊。
说句不好听的,这里面的重臣们,有一个算一个。
九成以上的人,都是逃难逃亡过来的,被满清撵杀成狗狗,从大江南一直逃亡到滇西边境。
好在,老天开眼了,太祖显灵了,出了一个朱雍槺皇帝,带着他们反败为胜,有机会再杀回去。
再有一点,今天能站在这里的人,肯定也是朱皇帝的心腹重臣。
这一战,只要打赢了,他们的子孙后代,至少也是十世公侯,百年世家,豪门贵族。
“朕安”
“起来吧”
“都是自己人,随意点”
身穿便服的朱皇帝,带着小李子,一路走来,边走边抬手,示意大家都起来说话。
这里面,都是老熟人了,磕头喊口号,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皇帝,他已经不在意了。
天知道,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的东征北伐,朱皇帝的压力,会有多大啊。
没看到嘛,今天的养心殿,里三圈,外三圈,全都是侍卫,就是怕走漏风声啊。
平常的时候,朱皇帝的身边,都跟着一大群人,前呼后拥的,气势逼人。
今天,就一个小李子,岷王府的贴身近侍,心腹中的心腹。
不说别的,把那些封疆大吏,前线大将,召集回来,就是偷偷摸摸的。
当然了,到了这个时候,很多事情,已经快瞒不住了。
天底下,都是草台班子,就没有不透风的墙,到处都是窟窿。
不过,满清鞑子,紫禁城的朝廷,即便是收到了消息,那也是为时已晚。
来回折腾,召开廷议,再调兵遣将,筹集粮草,几个月时间,一晃而过,黄花菜都凉了。
感慨了一番,朱皇帝停下脚步,对着两个封疆大吏,开口关心道:
“郭爱卿”
“连爱卿”
“怎么样,身体还行吧”
“看看你们俩,白头发又多了不少,得注意身体啊”
“朝廷正值多事之秋,朕的大明江山,可缺不了你们这些左膀右臂,国之柱石啊”
、、、
说罢,看着这两个脸色有点憔悴的边疆重臣,忍不住的,轻拍他们消瘦的肩膀。
是啊,时隔上一次见面,半年时间过去了。
这两个老家伙,老黄牛,大明的封疆大吏,忠心耿耿的功勋大臣,头发又白了不少。
说实在的,在朱皇帝的心目中,如此忠贞不渝的大臣,已经是屈指可数了。
这一边,郭之奇和连城璧,感受到肩膀上的体恤之心,眼眶瞬间就红了。
浑身激动难耐,哆哆嗦嗦的,膝盖发软,就要再跪下去,口中再次高呼:
“陛下圣恩”
“老臣、、感激涕零、、”
“老臣身体很好,老臣叩谢陛下的老参茶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