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,昆明,五华山,皇宫大内,养心殿。
又搞定了一个老武夫,内心满意至极的朱皇帝,走了几步,来到最后一个臣子面前。
“咚咚咚”
永昌杨氏,旧港知府杨大户,狗大户,早就匍匐在地了。
浑身激动颤抖着,一边玩命磕头,一边使出吃奶的劲,玩命嘶吼着:
“老臣杨昌业,叩见陛下”
“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”
“大明万年,国祚永昌,万寿无疆”
、、、
这个狗大户,双目赤红,激动的嗓音,都已经颤抖变调了。
实在是忍不住啊,他就是一介商户,低贱,市侩,商贾,市井徒。
如今,竟然做了大明王朝的知府大人,比当初他兄长的永昌同知,还要高了一个等级呢。
非但如此,商贾小商贩的他,竟然登堂入室,站在大明的皇宫大殿上,与一众朝廷大佬为伍。
还有一点,他的兄长,现在也不得了啊,做了刑部尚书。
永昌杨氏,一门两兄弟,同朝为官,一个正二品,一个正四品,真正的名门望族啊。
这他妈的,此时此刻的杨大户,当真是想跑出去。
仰天大笑,放眼整个滇西,一个能打的士族都没有啊。
“哈哈哈”
“啪啪啪”
朱皇帝哈哈大笑,豪气万千,俯下身去,一把拉起狗大户。
用力拍了几下,上下又打量了的一番,满意的点了点头,微笑着说道:
“杨大户”
“许久不见哈,朕甚是想念啊”
“不错,很好”
“看来啊,旧港府的海风,还没有把你吹老啊”
“很好,精壮了不少,儒雅了不少,是一个真正的朝廷重臣了”
调侃了几句,朱皇帝又停顿了一下。
抿了抿嘴,深叹一口气,又点了点头,不无感慨的继续说道:
“遥想一年以前,在永昌城”
“朕的王府,没地方去,借住霸占了爱卿的宅院”
“爱卿,不错,很好,很仗义”
“自己一家人,全部搬去了别院,给朕腾出了住所”
“朕大婚的时候,募兵练兵的时候,缺钱缺粮又缺人”
“还是爱卿站出来,仗义疏财,义薄云天”
“给钱,给粮,给丁壮,给庄园别院,助朕募兵练兵,起兵杀鞑子”
“这要是,当初没有爱卿的资助”
“朕肯定没有今天,大明的朝廷,也早就没了”
“这个大西南啊,肯定也是遍布鞑子牲畜,胡作非为,肆意凌辱老百姓”
、、、
陷入沉思中的朱皇帝,眼神带着一丝涣散,感悟颇深,忆苦思甜啊。
是啊,事到如今,他都坐上坐稳了皇位,还有啥顾忌的,彻底不装了。
感慨一下去年的窘迫,也是很正常的,他就是预谋已久,野心勃勃。
遥想一年前,永历王朝,一群丧家之犬啊,上天入地无门。
整个流亡朝廷,涌入滇西重镇永昌城。
不出意外,皇帝后宫住在府衙,六部重臣勋贵,就住在府学县学。
他们这些宗室,没人在乎的垃圾,只能自己找地方住了,去商户大户家挤一挤。
当时的岷王府,就是如此,要人没人,要钱没钱,光屁啰嗦一个。
这他妈的,更让人操蛋的事情,前任朱雍槺,竟然强暴了蜀王郡主,吊炸天的神操作。
还好,朱雍槺穿越而来了,一番骚操作,上门逼婚蜀王府。
随后,又入宫诈取了兵权,开启了募兵爆兵练兵模式,才有实力打赢磨盘山大决战。
这里面,最大的功臣,就是眼前的杨大户,狗大户。
就这个商贾市井徒,给钱给粮草,又送庄园募兵,岷王朱雍槺才有机会站稳脚跟。
“嘶嘶嘶”
不待杨昌业反应过来,整个大殿,所有的文臣武将,已经惊诧惊悚,倒吸凉气。
这帮朝廷大佬,专心一致,全部一起回过头,看了看杨氏兄弟,嘀嘀咕咕:
“原来如此啊”
“他妈的,杨家够狠”
“狗日的杨氏,当真是狗大户啊”
“杨氏倒是好眼力,好手段”
“厉害啊,牛逼啊”
“呵呵”
“一介商贾,市井酒徒”
“牛掰个屁,走狗屎运而已”
“格老子的,这是想做吕不韦啊”
、、、
他妈的,原来如此啊,时至今日,很多人总算明白了。
原来啊,当初的岷王殿下,一无所有。
竟然在绝境崩盘的情况下,能快速崛起,里面还有杨氏的功劳啊。
这就难怪了,永昌杨氏,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小家族。
仅仅一年的时间,就出了两个重臣,跨越几十上百年的努力,飞进了大明金銮殿。
当然了,在堂的一众大佬,有羡慕的,有嫉妒的,但嫉恨的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