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,北京紫禁城。
昔日的煌煌帝阙,此刻弥漫着末日般的焦糊与仓惶。武英殿内,匆忙设下的香案烟气缭绕,却压不住殿外隐隐传来的哭喊、马蹄和火焰吞噬木料的噼啪爆响。李自成身着匆忙赶制的龙袍,头戴沉重的冠冕,在稀稀拉拉、神色惶然的“文武百官”注视下,完成了那场仓促到近乎荒诞的登基大典。没有山呼万岁,没有盛世华章,只有权将军刘宗敏按着腰刀、布满血丝的眼中毫不掩饰的焦躁,以及丞相牛金星宣读诏书时那干涩而急促的声音。
“大顺永昌皇帝诏曰:天命更易,神器有归……” 牛金星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,每一个字都像是砸在即将崩塌的冰面上。
李自成端坐在那冰冷而陌生的龙椅上,目光扫过殿下这群惊魂未定的面孔,心中没有半分登临绝顶的喜悦,只有一片冰冷刺骨的寒意。山海关一片石那场噩梦般的惨败,七万精锐的折戟沉沙,清军铁骑那非人的凶悍与冷酷,如同跗骨之蛆,日夜啃噬着他的神经。外有清军这头磨牙吮血的猛虎紧追不舍,内有那些被“追赃助饷”彻底得罪、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明朝残余勋贵、士绅地主!北京,这座刚刚到手的帝都,已成了沸腾的火山口,随时可能将他吞噬!
“撤!” 登基大典的余音未落,李自成猛地起身,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,“即刻拔营!西返长安(西安)!
“陛下!这宫殿……” 有人惊疑出声。
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暴戾的决绝,猛地挥手,指向殿外那连绵起伏的金色琉璃瓦顶:“烧!都给朕烧了!连同各门城楼!朕得不到的,也绝不留给鞑子!更不能留给那些盼着朱明复辟的蠹虫!烧!”
命令如同惊雷炸响。早已准备好的闯军士兵,如同出笼的野兽,将火把、火油疯狂地抛向巍峨的宫殿群!乾清宫、坤宁宫、奉先殿……无数承载着大明帝国三百年荣光与沧桑的殿宇阁楼,瞬间被贪婪的火舌舔舐!浓烟滚滚,烈焰冲天,将北京城的天空染成一片狰狞的暗红!巨大的梁柱在烈火中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,轰然倒塌,金黄的琉璃瓦在高温下炸裂崩飞,如同帝星最后的泪雨。这座象征至高权力的城池,在它新主人绝望的怒火中,化为一片冲天的火海与废墟。李自成在冲天的火光和滚滚浓烟中,最后望了一眼这片他曾经以为唾手可得的江山,猛地一勒马缰,率领着残部,裹挟着部分掠来的财富和工匠,如同丧家之犬,仓惶逃离了这座正被自己亲手焚毁的帝都。
四月三十日,暮色沉沉。清军前锋抵达京畿蓟县。摄政王多尔衮端坐马上,听着哨骑飞报:闯贼已焚宫室,弃城西遁!
“好!天助大清!” 多尔衮眼中精光爆射,脸上浮现出志得意满的笑容。他当即下令:“豫亲王多铎!英亲王阿济格!平西王吴三桂(已受封)!尔等即刻统领八旗精锐铁骑,给我追!务必擒杀李闯,荡平流寇!”
“嗻!” 多铎、阿济格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,吴三桂则一脸复仇的狰狞。数万铁骑如同离弦之箭,卷起漫天烟尘,沿着李自成西逃的路线,狂飙突进!多尔衮则亲率余部,带着一种征服者的从容,缓缓开向那座浓烟未散、已成空城的北京。他仿佛已经看到,大清的龙旗插上紫禁城残垣的景象。
大顺军的噩梦远未结束。清军铁骑如同附骨之疽,在河北境内追上了李自成殿后的部队。第一次遭遇战在涿州附近爆发。疲惫不堪、士气低落的大顺军,面对养精蓄锐、凶悍无匹的八旗骑兵冲锋,几乎一触即溃!殿后大将、蕲侯谷英身先士卒,浴血死战,试图为大军争取时间,最终身中数箭,力竭落马,被乱马踏为肉泥!谷英的牺牲虽然惨烈,却也稍稍迟滞了清军的脚步。第二次交锋在真定(今河北正定)附近,大顺军依仗地利稍作抵抗,再次被清军铁骑无情击破。然而,连番追击恶战,清军自身也已是人困马乏,箭矢粮草消耗巨大。更关键的是,后方新占的京畿及河北大片地区,如同一个巨大的、充满敌意的火药桶,需要重兵弹压、消化。五月十二日,多尔衮权衡利弊,下令追击部队停止西进,回师北京,稳固这到手的胜利果实。
李自成放弃北京,如同一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,瞬间激起了滔天的逆浪!那些被“追赃助饷”折磨得死去活来、恨入骨髓的明朝勋贵、官僚、士绅地主,那些本就对大顺政权充满敌视的地方豪强,仿佛一夜之间找到了主心骨和复仇的契机!
“反了!驱逐流寇!光复大明!” 口号在各地骤然响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