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三十二(1/2)

三十二

二人正好趁着回府的这段路将这件事情梳理梳理。

这王贺死得确实蹊跷, 但若只是因为他是一日之内死的,便断定这是毒杀。未免太过武断。

沈佑京尚还记得当初温灼曾言,这死去尸骨也能瞧出些作案痕迹,若是可以将那王贺的尸骨重新拉出来让仵作验验, 或许可以知晓。

这是最简单的法子, 也最直接。

毕竟若真是那李蓉下毒害人,总不至于和关百川一般如此坚信自己的清白。

让人去取棺木时, 再让人顺便也将二人带至这长安来, 还有那县令。

到时候, 尽可以在公堂之上辩一辩。

如今圣旨正在二人手中,只等着明日打刑部一个措手不及。

第二日一早, 还未等着沈佑京和唐策二人走进那刑部, 就远远的瞧见那刑部跨门而入的官员们交头接耳着。

都无需过多思考, 这定然是在谈论昨日的敲登闻鼓一事。

不过因着这件事情了结得极快, 那些百姓都还没瞧清楚到底有哪些人,人就已经送去大明宫了。

那登闻鼓院倒是知晓三人身份, 但他们瞧着这情形不对,隐隐之间似乎透露出了陛下的偏向。难不成他们还敢拼着得罪的陛下将这事儿传出去?

那自然是不能的。

于是众人的消息便只停留在了有人敲了登闻鼓, 却不闻后头的消息。

而敲登闻鼓, 大多冤案,刑部自然又是最为关心的。刑部的人倒是很好奇,但是这消息怎么探听也探听不到,后面便也只能罢了。

沈佑京二人只做无知状, 那些人自然不会在这两个外人面前提起。而过几日后, 这件无声无息的案子, 便在长安层出不叠的消息中很快湮灭。

而长安之中达官贵人何其之多。只怕现在一时间将这案子甩到徐衡眼前,只怕他也不知晓这案子是他所庇护之人判下的。

于是此事便如细石入海般暂时静默下来。

却不知这案子, 早就在沈佑京和唐策二人手中。只预备着找到人之后,将那一派人悉数拿下。

至于若是查案时遇上个严防死守的,两人就直接亮出圣旨。顺利的将此案的案卷全部收入囊中。

他们在长安收集案子资料的同时,也借了圣人的一批禁卫军秘密的去了通州。

除了完成任务外只有一个要求。

快!

决不能让通州的消息比他们更快传来长安。

这次,要的就是风行电掣。

打他们个措手不及。

“证据都搜集好了?”

在禁卫军把人带来当天的下午,将一切了解得差不多后,沈佑京便下决定,今日便审!

而且还不是他们来审,得找一个有足够分量的人。

夜长梦多,更何况这案子着实是简单。甚至不需要其他的,这案子只看那王贺的尸骨便能得知一切真相。

温灼这些日子都在帮着二人藏匿着二人的行踪。

不让二人的消息被刑部其他人知晓,只说二人安分守己得很,还在看案卷。

再加上这案子本就没什么人关注着。于是在所有人眼中就是如同往日一般风平浪静,就平常的查着,也未出什么问题。

而在所有刑部官员已然放松警惕的时候,两人又再一次闹出事情来了。

刑部尚书一擡头就瞧见了两个这些日子他一点不愿见到的人,且还带来了个让人头疼的消息。

“你们说什么?”

刑部尚书有些没明白二人的意思。

已经把人从通州接来了?等等,这个案子侍从什么时候开始查的?温灼不是说这二人一切如常吗?什么时候又给他整出事儿来了?

刑部尚书长孙备是个已经年近花甲的老人,听了二人的话,正拿着透镜瞧公文的手放下,神情中透露出疑惑。

沈佑京则是躬身解释道:

“回尚书,我二人曾得圣人密令,令我二人查探一案。如今人已至,我二人要求,重审此案,且因此案曾经许多官员之手,下官还望尚书能启三司推事。”

三司推事,每逢大案,常常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侍郎、御史中丞共同审理。

但这案子,为何要启这三司推事?

尚书虽近来听闻了二人所奏之事,也很是佩服二人心性。

但却也不会什么都由着二人来。

更何况此事,原到不了这程度。他这般解释。倒也还算得上是平和,没计较二人的冒犯。

沈佑京二人却分毫未让。

“尚书容禀,想必这案子您还未仔细瞧过吧?”

长孙备只瞧了最前头的,只是一桩寻常的毒害案罢了,听这话似乎是另有隐情?

他也不是那等听不进去话的,没坚持,让沈佑京继续往下说。

“这案子本不是什么大案,刑部一方确实能单独处理。但若是这案子已然重审过了呢?涉案人家中曾有人前来刑部喊冤但却无果。”

“且这驳下去,吩咐重审的案子,为何会重新安排到这原有的审案官员手中?想必尚书比下官更清楚,这等行为的恶劣。”

这自然是错的。

按当朝律法,这吩咐下去有人喊冤的案子,自然是要重审。至于谁来审,那自然是由异地官府司录审理。

但这喊冤的案子居然又回了这原判手中,岂不是将这喊冤者置之于无物?

尚书此时脸色凝重了些,沉声道:“自然不可!何曾有过这样的道理?”

沈佑京见长孙尚书态度公正,松口气。

接着到:“且这案子实在是惊动了圣人。”

长孙备方才只顾着推拒三司推事了,如今才注意到这句。

对了,方才二人所说的是,这件事情乃是陛下密旨。

能够做到尚书位置的,就没有一个是蠢的。登时反应过来,只怕当时那敲豋闻鼓的就是这案子的喊冤之人。

这下子反应过来,尚书自t然没了其他心思。

“是该让人来。”

沈佑京还道:“今日之事,是关家小郎君所言。还望尚书能让当事人到场,在后方旁听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博爱书屋 . www.benbao.net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博爱书屋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