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99章 第99章
仔细想想, 其实当初虞晃看他的眼神也不太对劲。
那时候他以为是自己刚刚反水,虞晃并不能完全信任他,所以带着防备。
现在则不然。
那种眼神就好像在说:怎么能是你呢?
……一样。
沈岭疑心自己是在无形之中卷进了什么纷争里, 但他猜不出来。
重新回到马车里,他把刚刚虞景问他的事儿,和虞欢重复了一遍。
末了回想起刚刚虞景那个眼神,语气跟着严肃起来, “我总觉得, 这个避居府内的浔阳王,不太像他看上去的那么软弱。”
虞欢深以为然
前世虞晃不常在京中,朝中事务多是虞景处理,能在混迹朝廷多年的一众臣子中占据话语权, 还能按住众臣不生乱, 能力可见一斑。
只是单看长安的现状,她暂时还猜不出虞景在其中究竟扮演的什么角色。
她说,“京中水深,我们初来乍到,需得徐徐图之。”
“我知道,”沈岭看马车已经行至长兴坊附近,马上就要进入坊门, 他忽然问她, “我们刚才在席上都没吃什么东西,这会儿就算回去了, 也得等着他们起火烧饭,也不知道还要再等多久……你想不想吃胡饼?”
虞欢一愣。
赶路的时候, 胡饼是最常吃的干粮,因为放久了会有些冷硬, 吃的时候,会先把外皮揭掉一层,想吃热乎点儿,就再放到火上烤一烤
之前赶路最多的时候,连着多日都吃的是它,对此,她觉得这东西并没有什么值得想念的。
但是沈岭却似乎很喜欢这个,提起它来的时候,眼睛都是亮的。
“我知道永业坊里有家胡饼做得特别好吃,胡麻能撒满满一层,到时就着胡饼再配上一碗汤,味道不输那些山珍海味!”
虞欢本来没有多大兴趣,但听他这么一说,倒是好奇起来,“那就去尝尝吧。”
“掉头,”沈岭雀跃着敲敲车壁,示意外面的车夫,“去永业坊。”
永业坊和长兴坊距离不远,马车进入永业坊,沈岭掀起一侧车帘和坊门口的武侯打声招呼,那武侯似是与沈岭极为熟络,寒暄两声就放了行。
虞欢好奇道,“你和这里的武侯是旧识?”
“没有,就是大家都在胡饼店里的时候,我帮过他一个小忙。”
虞欢点点头,“这样啊。”
马车在十字街边停下,沈岭先跳下车,扶着她下来。
转向一条窄一些的巷子,“里面有些窄,马车进不去,我们从这里走。”
这个时间,胡饼店里很是热闹。
店老板忙着在案板上揉面,擀面饼,再以最快的速度探身进灶坑,将面饼贴在灶坑壁上,一套流程快的行云流水,但也才堪堪赶上食客吃饼的速度。
沈岭与他打了声招呼,店老板眼前一亮,指着筐里刚烤好的胡饼,让他自行取用,位置也不必在小小的店面里面和其他食客挤在一起,而是顺着灶台这边的门进到后院,在廊下他们自用的桌子上吃。
前面的热闹时不时传过来,房前烟囱一个劲儿的往上冒着炊烟,又不知是哪边院子里在玩划拳,吆五喝六声不断。
虞欢看着面前的胡饼,的确和她从前吃过的不太一样。
刚烤出来的胡饼,带着柴火烘烤过的焦香,外面脆,里面软,芝麻铺在外面一层上,嚼起来带着胡麻油的香。
汤是略有些稠的,会解掉单吃胡饼的单调。
两样配在一起,的确和沈岭说的一样,很好吃。
听说车夫吃的最多,一口气吃下去七张饼,又拿两碗汤溜缝儿。
回去的时候也没有再坐车,两人在前面散步着往回走,云青等人在后面赶着马车慢慢的跟。
从永业坊出来,月亮在天边挂得老高,夏日晚风吹拂,路边树旁有纺织娘滋儿滋儿的叫。
“我一吃这个,就想起以前镇上的汤饼张,”沈岭的声音有些低,“这胡饼店的老板也是从边镇渡河过来找出路的,他运气比较好,早几年前就来了,没赶上打仗。”
之前还没有出这么大的乱子,想去什么地方,也比如今容易。
“城中那次出了乱子以后,他也不知道哪儿去了,”跟着听沈岭接着说,“当初那种时候,最坏的情况就是一个死,找不着的人比找到的尸体都多,不过谁也不愿意相信,都觉得那些人一定是在乱局时走散了,说不定汤饼张也像店老板这样,在哪里找了个地方落脚,接着卖汤饼。”
虞欢只在重生之初跟着沈岭他们见过汤饼张一面,记得那是个手艺很好但不是太勤快的青年,当初那碗汤饼,她虽只尝了一点,味道却记忆犹新。
想起那段时光,心中不免也有些感慨,她看向前方,缓缓呵出一口气,“他一定也没事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