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第151章
“所以……”
浔阳王府中常年燃着轻而淡的香, 香气不显,却因为加了冰片薄荷等物,极为醒脑, 虞景拿镊子夹起一片香片,放入香炉内,看着香片被内里文火慢慢熏出红晕,琢磨着周护刚刚告知的宫中新消息, 眉头微微一皱。
“陛下欲扩充后宫?”
虞景说着, 转回书案旁坐下,看向坐在另一侧的周护,“如今还不是充盈后宫的时候,若消息属实, 周相如何打算?”
周护本就是为了这件事来的, 心中也做好了打算,闻言便道,“这件事终归还没有明令,依我看,择日不如撞日,你我两家过过明路,这样不论宫中消息是真是假, 皇帝也不会强抢待嫁女儿入宫。”
说着话, 不免瞧着虞景的反应。
结亲这件事,两人之前有过探讨, 周护有意主动,这位浔阳王虽然不曾表示, 却也不曾直接拒绝。
他深知凡事只要不是拒绝,那就都有的谈, 中间也寻过几次官媒,这不过这位浔阳王在长安向来低调,寻常官媒在浔阳王这儿说不上话,这才耽搁了些时日,不曾上门细提。
见虞景只是看那张字条,心一横,态度摆得更加明显,“若是殿下觉得这门亲事可以,老夫保证,周家上下全凭殿下驱使!”
“这么说,尚书令在此之前,并不是诚心和本王结盟?”
周护心中一惊,连忙解释,“殿下误会了,老夫的意思是,老夫自是全心全意跟随殿下做事,一展抱负,但此番若能正式结亲,在外人看来,殿下之举便是周家之举,老夫的门生自然也会见微知著,主动想殿下所想,做殿下所做之事。”
“还有——”
周护见虞景似乎不为所动,立即补充,“刺温之事,尚有许多观望之人,老夫虽在其列,恬居首位,但毕竟只是新上任的尚书令,根基并不深。”
“便是有有识之士想要为陛下效劳,解陛下之忧,看到这样的带头人,也会心生胆怯,不敢追随。”
“殿下是宗室,宗室天生与天子一荣俱荣,周家与殿下结亲,便是将全副身家投入宗室,从此在效忠天子一途,再没有退路!”
虞景不知想到什么,无声的浅笑一下。
“尚书令先看看这个吧。”说着,他从一旁堆着的几本书中,抽出一块帛书。
周护认得那帛书,知道帛书上是所有参与“刺温”行动的人员名单。
此时这张帛书摊开摆在眼前,凑近细看,周护终于看出了一丝不对劲。
帛书不算太正中的地方,落着一方印,像是被人随手盖章,周护心中生疑,拿起帛书凑近灯火,仔细看印章上的细节,忽地惊呼一声。
再开口时就有些语无伦次,“这、殿下这是……此物当真?”
那上面的印他见过,很熟悉,当初也曾有个女子带着盖有传国玉玺之印的纸张来给他看,同时促成一次合作。
但据他所猜,这枚玉玺应该已经随着琅琊公主回宫,交回皇帝手中了。
那也就是说……
“这上面的东西,都是真的。”对面的虞景给出肯定的答案。
周护眼中堆起狂热之色,因为激动,拿着帛书的手控制不住的颤抖,他将这张帛书高举过头顶,原是向着虞景的方向,之后猛地站起身,面向未央宫的一面,郑重跪下去。
“臣!拼上身家性命,也要誓死守护陛下!”
虞景又等了一会儿,才走过去,扶起周护,让他重新坐下来。
“尚书令快快请起,此事虽有落印,但却不宜声张,隔墙有耳,陛下也是不愿众位因此白白牺牲的。”
“殿下说的极是,老夫明白,”周护激动得老泪纵横,“当初老夫的大女儿入宫,是无奈之举,周家弱小,不得不以此寻找靠山,也因为大女儿入宫,那些嫁妆无用武之地,除了照常给她带进宫去的,其余的就都留给了小女儿。”
这话听上去似乎没什么异常,不过虞景只态度温和的听着,等这个刚上任不久就开始暗自筹谋运作的老臣往下继续亮底牌。
“……周仪那孩子要强,自打府中中馈交由她打理以后,偶尔朝中之事,我也会和她说道说道,她虽不能像男子那般入朝为官,平时跟着出谋划策,也能说出一二。”
“殿下是人中龙凤,将来在朝中自是无可限量。只是有些事,让死士去做未免太过大张旗鼓,门生故旧往往碍于人心隔肚皮,不可尽言,若纳王妃,寻常贵女的眼界、见识自是不错,却未必能参议政事,而她便正好补了这个缺口,使殿下无远近之忧,不知殿下以为如何?”
虞景低头浅笑,“看来周相不只是要嫁女,而是要送一个不会负了本王的谋士。”
周护自觉万全,态度恭敬,“周家诚意在此,接受与否,全看殿下意思。”
虞景沉思片刻,问,“周相可有适合的人选?”
周护先是愣了一下,反应过来虞景在说什么,喜上眉梢,“楚家有位长辈,原是外嫁到卓家,可惜没过多久所嫁之人病亡,楚家娘子便回到楚家,与卓家不再来往,此前卓家获罪,那位娘子不在其列,仍是由楚家好生侍奉。楚娘子偶尔也会为京中的年轻男女说媒,请她从中传话,再合适不过。”
“好,本王着人请她一趟。”
周护强忍着激动之情,又和虞景就“刺温”一事探讨一番,眼见天色不早,这才告辞离去。
隔日楚家娘子上门为周仪说亲,又送来浔阳王府准备的礼品,再由周家推波助澜一番,不出一日功夫,长安世家便都听说浔阳王正式与周家议亲的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