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第152章
临近冬至, 街上的节庆氛围日渐浓郁。
沈阿姐这几日也格外忙碌。
有几个军户的家眷几乎同时都生了孩儿,那几个军户在营中操练,没有那么多休沐的日子, 加上这段时间一直跟着沈岭秘密制造祥瑞,虽是拜托过左邻右舍常来帮衬,沈阿姐听说这事儿,念着这些都是当初满腔热血跟阿岭来长安的兄弟, 身边家人本就少, 到底放心不下,直接拍板表示她亲自来照看。
于是她每日和庞树两个穿梭在各家,谁家有拿不定主意的事儿,也都听沈阿姐全权交代。
因着这层关系, 军中对沈岭的感佩之心也更加强烈。
沈老爹更忙, 他虽然没有正事,但是凭着自来熟的好本领,在京中认识了很多身份高高低低的酒友,每日不是攒局儿就是凑局儿,忙得呼朋唤友脚不沾地,忙得很少有时间在家中露面。
这天沈老爹照旧上街闲逛,约的酒局是在傍晚, 白日他闲着无事, 听说有新开的酒肆,便想着去尝尝酒肆的自酿酒。
那间酒肆在城南, 里坊比城北的要小许多,但住的人却更多, 三教九流汇聚在此,热闹中全是尘世喧嚣。
酒肆自酿酒有些噱头, 说是酒肆主人在西域诸国游览,融合了西域诸国的民风特色,自成一派,酿出的酒既有中原雍容,又融合异域醇香,寻常酒量的最多饮上三碗,否则便要大醉三天三夜。
沈老爹不信邪,三碗之后又添三碗,周围人啧啧称奇,看着他一直添到第十五碗才停。
除了酒意上脸,显得红光满面,眼不花,脚不软,舌头不硬,走路依然走得是笔直的直线。
唯一美中不足的是……
钱袋好像丢了。
“这老丈好像钱袋子丢了吧?”
“看着不太像装的,应该不是专门来骗酒喝的……”
围观人群的窃窃私语让沈老爹更加难为情,想他潇洒了大半辈子,别的事儿可能没做成,但是从不欠人酒钱,今天这钱袋子一丢,垮的不仅是他的酒品信誉,更像是当众大嘴巴抽他,别提多难堪了——
正在这时,一道声音如天籁一般响起,“店家,我家阿郎说,你这里的酒很对他的胃口,他高兴,所以今天全店的酒钱,我家阿郎全都包了!”
这话一出,不光酒肆主人松了口气,示意店里的酒博士继续去做事,其他酒客也都乐得轻松,喜滋滋的向那出手阔绰的郎君道过谢,继续坐下喝酒。
沈老爹也松了口气。
他循着方才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,见那一桌坐着一位年轻郎君,旁边抱剑候立的应该是身边长随,刚才那番话,也是这长随说的。
接收到他的目光,那年轻郎君端起面前酒杯,遥遥朝他敬了一杯。
沈老爹心中感慨心潮澎湃,起身走到那一桌,抱拳道,“大恩不言谢!小老儿姓沈,不知郎君尊姓大名。”
那年轻郎君对沈老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,身边长随跟着另拿起一只杯子,放在沈老爹面前。
年轻郎君执壶往那只杯中倒满了酒,对沈老爹说,“举手之劳,老丈不必放在心上,相逢即是有缘,老丈若是不嫌弃,称在下一声小景便是。”
沈老爹跨过长凳,坐下来,“小景兄弟豪气!冲着这个,这杯酒,我就干了!”
说完,沈老爹端起酒杯,和那年轻郎君碰杯,将杯中酒一饮而尽。
喝过一杯酒,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又拉近一些,那年轻郎君温声笑问,“老丈是城中本地人?”
沈老爹摆摆手,“嗐,不是,是从别处跟着儿子迁过来的。”
“啊……难怪,听老丈的口音,不像是京中人,”年轻郎君自然的又问,“不知老丈原是何处人士?”
大概是怕自己这问题显得太过刨根问底,那年轻郎君又自报家门,“在下从洛阳来,刚刚在长安有容身之处,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还不太了解,老丈若是有空的话,在下想讨个嫌,向老丈请教一二。”
“原来是这么个事儿啊,”沈老爹放松些戒备,拣着能说得不出错儿的话,答道,“我家是从边镇来的,这城里什么杂货铺啊菜市啊我差不多能叫出几处来,但要说风土人情,我这老头子也不太知道,哈哈哈……”
年轻郎君感叹一声,“唉,这样看来,我与老丈都是背井离乡,日后若有需要,还望能和老丈相互帮衬一二。”
“哪里哪里,小景兄弟出手阔绰,一看就是个仗义人,我这老头子要啥没啥的,也不知道能帮上啥忙,不过以后要是有能用得上我老头子的地方,小景兄弟只管开口,权当是咱还了这顿酒的恩情!”
年轻郎君笑道,“老丈言重了,不过是一顿酒,喝不穷在下。”
之后两人又寒暄几句,沈老爹瞧着天色不早,他赶着去吃酒,匆匆道别离开。
这会儿快到晚膳时候,酒肆里的人大多也开始叫些禽肉、包子等物来吃,店里上人速度很快,那年轻郎君留下银钱,带人离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