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第153章
历朝历代都有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, 沈岭的担忧不无道理。
不过……
虞欢想,除非她杀她自己,否则他们很难不全身而退。
她于是拣了最实际的部分说与沈岭听, “如今朝中可用之人不多,武将更是少之又少,之前多是倚仗温长亦,这也是他能一直把持关中的原因。”
“除掉他这个威胁, 那十万大军不是随便谁来都吃得下, 必须得另有一个各方面都远胜于其他的人来镇住,放眼长安,能与温长亦抗衡又威名远播的,除你之外还有何人?”
其他都是虚的, 独一无二才会立于不败之地。
沈岭自是明白其中关键, 跟着放下心来。
顾虑消退,人也松快不少,重新又调整了身形,和她一起窝在小榻上,接着替她揉着头。
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,忽听窗外传来脚步声,云竹的声音隔着门在外响起, “宫中传召, 请将军即刻入宫。”
屋内的两人俱是一惊。
这时候已是深夜,沈岭今日不当值, 宫中是龙武卫的几个副将轮班,若出了什么状况, 也都是他们处理。
如今明眼人都知道,宫里实在没什么威胁, 当值也不过走个过场,夜晚又有宫门落锁的规矩,要紧之事除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烛,按理来说也再没别的事儿了。
但这时候传来急召,除了沈岭这边,其它几处消息灵通的想来也已经知晓了。
沈岭不敢耽搁,迅速穿戴妥当,跟着宫人进宫去了。
他走后,虞欢也得知:
宫中闹鬼,说是已经自戕的原龙武卫大统领纳兰途诈尸了,人还闯到了皇帝寝殿帐外。
田芳喊人护驾之于不忘指挥宫人速速点亮寝殿四周的全部火烛,但灯火通明之后,别说殿内藏人了,根本连根头发丝都没查到。
如此就更坐实了宫中闹鬼,纳兰途诈尸伸冤的说辞。
经此一事,皇帝以宫中闹鬼他害怕为由,将沈岭留在宫中,严加巡查,又召宫外的僧道方士进宫做法驱鬼,此事在京中传开,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。
与此同时,坊间还流行开两句顺口溜:
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;黄雀落入小儿口,弹弓打中头。
顺口溜传的到处都是,坊间孩童很快便将这两句的韵律融到跳白锁的游戏中,有厉害的孩子能一直唱好几个来回。
这些声音顺着午后干燥的阳光传到一处临街屋舍的二楼。
阳光透过窗棂,照在窗边书案上,书案两侧各坐着一个人。
一幅深青色广袖拂过书案一角,袍袖离开时,书案上留下一卷帛书。
“……这是宫中布防,若无特殊原因,宫中无论早晚,都是这个排法。”
虞欢看着那卷帛书,没有马上伸手。
“是在下考虑不周了,”虞景笑着告罪一声,接着替她展开帛书,露出里面完整的宫中布防图,“殿下请过目。”
图上几处重点位置都做了标记,虞欢细看了看,重中之重的一处地方,在御书房。
“你要在御书房动手?”
她没问虞景如何对宫中布防这么清楚,从前在洛阳宫,虞景就是禁军中人,未央宫的禁军又有一部分洛阳宫的旧人,他能插手也不奇怪。
“御书房最合适,”虞景解释道,“陛下虽在后宫的时候更多,但后宫多为寝殿,巷道多,宫人也多,不利于禁军行动,也会对诸妃造成伤害;”
“与后宫相比,前朝同样占地广阔,又多为广场空地,禁军身处其中,无论对峙还是厮杀都能伸展开手脚,这其中御书房易守难攻,镇国侯孤身深入,御书房前的那道宫门也能将他的人隔绝在外。”
虞欢一边听他说,一边看布防图,在脑海中推演,漫不经心的屈起手指随意敲了敲案上,“让他孤身深入,这话说得容易,你怎么能肯定他一定会乖乖按着你说的,把人都留在御书房那道宫门之外,等着你关上宫门,让他主动入瓮?”
虞景擡起头,目光直白的看着她,坐正身子向她揖了一礼,“所以才需要殿下加入,若有殿下请他进去,事情就容易很多。”
“所以,”虞欢似笑非笑,“在这个计划中,我是给你当饵的?”
不等虞景开口答复,她敛了神色,接连问道,“你手中无兵权,如何调遣兵力?宫中禁军守卫森严,即使你养有暗兵,如何确保将他们悄无声息的带进宫内埋伏?你又准备弄出一个什么样的理由,让我出面引他入御书房又名正言顺,不惹他疑心?”
“这场行动中,有两个饵。”
虞景直接承认了要让她当饵的意图,跟着道,“不瞒殿下,那份帛书名单中虽说都是文臣,但文臣府中也养有部曲,单个府中的部曲数量虽少,所有人的联合起来,却也是个不小的数字,若把这些部曲整合起来,也不弱于一个营的兵力。”
“到时再造些声势,说我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谋反,还拉上了沈将军——”
虞欢听着这话,心中暗忖,两个饵,是指她和沈岭。
那厢虞景说完,将布防图往她近前推近,“如此一来,两个饵,一条鱼,他必然不会罢手的。”
如此计划,听上去还算合理,但……
她说,“温长亦坐拥关中多年,不会因为一点风声就上当。”